一场寒意料峭的冷空气,趁着夜色在琵琶镇张坝古村的上空停留驻足,接着就打开天空的心房,把无数的雪花轻轻挥洒,轻柔妙曼地把古村落银装素裹了一番,雪白的路、枯黄的草、熏黑的瓦尖彼此静默着、相望着。村后四方山上也披上了素雅的白衣,大团鱼河收紧了身躯在薄冰间缓缓流动。
这种景致,对身居武都城的人来说,是享受不到的,想一睹雪花漫飞的身姿就难了,要想体验雪片如梨花雨一样肆意挥撒就更难了,只能目睹那些精灵在上空轻舞,却很难轻捧手心轻抚。因为雪花怕城里来往的人踩着自己的娇柔身躯,所以不会在地面上停下来,而是在人们的头顶就幻化成一缕薄雾,仅仅滋润一下那些欢呼着、兴奋着,却又略显遗憾的笑脸。
张坝古村,海拔略高于武都城,险峻的麻崖梁在秋冬时节善于收藏冷风寒气,西秦岭山系中两座山夹一条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日照时间较短的气候特征,使散发古老气息的古村落和大团鱼河尽可敞开心扉迎接雪花的驻留,而且一留就是半日。这些雪花啊,都很懂事,也很多情,让自己洁白的身躯和大地亲密交融,给古村美轮美奂地换上了一身素衣,正如老态龙钟的丹青大师挥笔舞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村落水墨画,画中那颗穿越时光隧道千年的菩提树,显得越发沉稳,似乎在低声诉说古村的流年往事和世代相传的张坝故事。
村民们都搬到沿河而建的新农村了,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现代小洋楼纵横有序,宽畅明亮,室内花木映堂,设施齐全,道路平坦开阔,行道树木四季常青,丛花第次尽放。
相比之下,隔河而望的古村就有些寂寞了。昔日鸡鸣犬吠此起彼伏,袅袅炊烟轻绕瓦砾,石板路上耕牛奋蹄摆尾,打麦场上孩童翻斗打闹的场景不见了;漫长的黑夜里牛羊在圈舍反刍,婴儿在母亲怀里含乳啼哭,老人的一声接一声的咳嗽声,妇女埋怨憨厚丈夫的粗言细语听不到了;伴日而出、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和憨味十足的乡村故事,已逐渐沉淀在村口桃树的心事中,存放于土墙木檐的褶皱里。
古村中28户古旧民居,是在泥土中渐变成长起来的乡土建筑,传承了一代代先民用汗水和智慧改变生活的艰难经历,老房子在西秦岭群山的臂膀里历经沧桑,数百年风雨侵蚀不透,多次地震摇动不倒。沙土夯筑的围墙,厚实稳固,冬暖夏凉;榫卯结构交叉连接的木料,互为依托,结实坚固;屋顶用青瓦铺盖,就地取材,质轻廉价,风雨难侵,通风透气,如一把大伞保护木料不受雨雪侵蚀。
如今,张坝古村经整村修缮,变年轻了,有味道了,陈列下了乡愁,记录下了故事,村落如一杯久藏的老酒,越品越有味。残垣断壁、满目疮痍、蛛网遍墙的破伤情景消失了,整旧还原了村貌和旧场景,房屋独具传统特色,土木结构,四合小院。石块铺成的巷道曲折幽静,一股清水缓缓流动,把村子一分为二。
雪花还在落着,继续散落在被无数代人走过的小石路上,覆盖了鞋底遗落的尘土和晚归耕牛的蹄印,沉寂的杏树下回放着一个个娘盼儿、妻盼夫归的身影,千年菩提树依旧讲述着先辈们感天动地的农耕故事,老房子前燕子呢喃、水磨坊中水车转动、铁匠铺里铁锤哐当、柴门前鸡鸣犬吠的声响似乎在忆起乡愁的耳畔回响着!
作者简介
王彤辉,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陇南市作家协会理事、武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多篇散文、纪实文学作品发表于省、市级刊物,有作品在省市、区级征文活动中获奖。现任职陇南乡土建筑文化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