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山下好村庄
作者:唐秀宁
去西和县大桥镇那天,我们赶上六月六的好日子。
陇南民间有这样一说:六月六,晒红绿,不怕虫咬不怕蛀。说的是每年农历六月六这天,人们便把衣服、被褥以及平日较易受潮的一应物件全部搬出来到阳光下曝晒的民俗。这一天也被称作“晒衣节”,我们是把它当一个节日来过的。恰好这天又是雨后新晴的好天气,沿路人家的院子里晾衣绳上挂满各色衣物,晒场里摊开来金黄的麦粒和黑得发亮的油菜籽,热闹的颜色堆在一起嘁嘁喳喳,炎炎伏天越发有让人透不过气的热。
位于西和县城以南的大桥镇,由于海拔低,是西和县境内夏季里最热的地方。在最热的季节去往最热的地方,我心里更是热乎乎揣着个向往——上趟仇池山。我们即将抵达的大桥镇赵尧村,就坐落在以险峻驰名的仇池山下。
来之前就了解到,经过七年的扶贫攻坚,赵尧村由最初位列全镇最后一名的贫困村华丽变身为如今全县闻名的先进村,因此一路上我都在想,这转变的中间不知有多少奋斗和励志的故事。有如仇池山以它辉煌的历史和神秘的美丽带给人们的向往,赵尧村在我的想象中,一定是个不平凡的村庄。
果然,一进村就看到清一色灰瓦白墙的新房子,家家院子都有新砌的围墙,围墙上一溜排用来装饰的青灰色筒瓦,看上去古朴清雅。数十户修葺一新的农家坐落在仇池山根下,赭色山岩在炽烈的阳光下一片火红,映衬得白屋子白院墙分外耀眼。
在赵尧村干净整洁的村委会办公室,村书记赵刘明接待了我们。采访的过程中,旁边一直有一个专注听我们谈话的年轻人,他虽然不插话,但全副精神集中在现场。后来赵书记介绍说年轻人是大桥镇镇长,包乡驻村赵尧村,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
赵书记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赵尧村的村情:全村辖尧孔社、背坡社、大坝社和赵河社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6户566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9户301人,2014—2019年累计脱贫44户199人,2019年底剩余未脱贫人口25户102人(其中政策兜底人口16户63人),贫困发生率18.02%,边缘户4户21人,脱贫监测户4户16人。
今年以来,赵尧村以实现整村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为目标,市级领导挂牌督战,县乡村三级现场实战,抓党建带妇建促脱贫,在“3+1”、“5+1”专项提升上查漏补缺,补足短板,在村容村貌改善上下足功夫,在产业发展卯足后劲,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我们赵尧村曾经是全镇14个行政村里面最落后最贫穷的一个村,由于村情复杂,多少年来一直走不到人家前面去,直到2018年之后,依托国家的扶贫政策,借助镇上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村终于变后进为先进,终于不拖镇上的后腿了。”朴实的赵刘明书记侧转脸看着身旁的镇长安宏,继续说:“像我们的安镇长这样的干部,自打驻到村上就很少回过家,常常一个月,甚至四十天不回家,踏踏实实给咱们村上办事哩。”
一旁的安镇长这才接过话头:“没办法啊!自从镇上开会决定由主要领导抓赵尧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我就主动请战来的这里,赵尧村要是脱贫了,就是整个大桥镇脱贫了,因此抓这儿的脱贫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何况,县上领导也是格外重视这里的脱贫工作,从今年正月里,县上曹书记和王书记就不断前来视察,四月份王辉书记前后来过六次赵尧村,召开了五次现场会,给社员宣讲政策,鼓励和动员社员积极配合改造房舍。县上领导还亲自出面动员企业帮建,也是费了功夫了。”
谈到近期成效最大的工作,安镇长和赵书记异口同声说那就是“黑房子改造”。关于这个工作名称我知道得不是太清楚,于是问他们,这个黑房子改造是你们镇上或者村上自行提出来的吗?还是借鉴别处的做法?或者是有相关的政策?
安镇长说这是市委孙书记到宕昌县调研时看到当地人居环境差而提出来的改造方案,这两年全市各县都在狠抓这个,要从村容村貌和民居改造上彻底改变贫困落后乡村的面貌,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提供给群众舒心优越的居住环境。
我们进村时所见到房舍一新的赵尧村一角,已充分证实县乡村三级干部在这里主抓工作的巨大成效。赵书记继续给我们介绍关于黑房子改造的具体细节,那就是先将房上的陈年旧瓦换掉。为了保证质量和美观,村书记赵刘明亲自到甘谷去为大家采购小青瓦。同时给部分村民的屋子打吊顶、土墙刷漆,既保证村民有安全住房,又要让改造后的房子看上去舒适漂亮。至于几户政策兜底的建档立卡户,也是镇村两级干部亲自选址帮他们建成带有厨房和厕所的独院平房。
目前,赵尧村对村内路段实行公益性岗位“划段包干”制度,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房前屋后卫生实行农户“三包”制度,组织农户清扫,各小组长具体负责,帮扶队员督查检查,拆除危旧房46户197间,实现全村危旧房应拆尽拆;由帮建单位出资,结合村情户况,高质量完成了全村23户“黑房子”改造和105户住房室内外及黑厨房改造提升工作(其中建档立卡56户,非建档立卡49户),全村136户农户全部都有了安全住房。同时清理整治乱推乱放柴草推、建材堆、粪堆及乱搭乱建176处,彻底改变了全村群众户内生活环境。
几年前,村里的建档立卡户赵思应,年过70还一个人住在又破又旧的房子里,他三十大几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不回家,也不管老父亲在家的生活是咋样料理的,从来不给老人打电话不说,即便赵思应给儿子把电话打过去,那做儿子的也不愿意接听。老人孤苦伶仃的生活现状,让书记赵刘明看得心疼,通过村民会议,村上将赵思应评定为二类低保户,享受了黑房子改造中的兜底政策,由村上出资为老人盖了两间房,并为老人配套了系列实用家具以及电视,基本改善了赵思应的生活状况。
赵尧村在产业扶贫方面,按照一主多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本村451亩花椒为主导产业,辣椒等200亩蔬菜为辅助产业。狠抓到户产业扶持,从2014年到2017年,全村已脱贫户40户,按照“户均3000元”的扶持标准,扶持32户建档立卡户种植辣椒80亩,扶持13户建档立卡户养殖黑猪32头。2019年底剩余未脱贫户和4户监测户,按照“人均3000元,户均不超过10000元”的扶持标准,扶持9户42人种植蔬菜30亩,扶持3户16人养殖黑猪10头。扶持监测户3户10人栽植花椒11亩,1户5人种植蔬菜2亩。对确定的4户21人边缘户,按照中央省市出台的政策,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和劳务奖补。2020年按照到户产业奖补政策,落实产业奖补资金185000元。
这当中受益最明显的要数建档立卡户赵送。赵送身体因受伤导致残疾,走路都得依靠拐杖。全家5口人,老父亲、妻子和俩孩子。赵送没有受伤之前家里日子还勉强能过,自从摔伤了腰又在炕上躺了两年之后,家中就每况愈下,因病和缺劳力,成了村里最贫困的人家。赵送在慢慢能下地行动之后,好强的他拄着拐杖在地里干活,村书记赵刘明了解他,知道他虽然身体残疾,但头脑灵活,于是动员他加入村上的专业合作社——西和县兴景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赵钱,将100亩订单辣椒和50亩蔬菜交给赵送组织人作务,力图给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增加收入。
赵送完全没有辜负村书记和合作社法人的厚望,虽然他自己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能力有限,但他却能把其余建档立卡户组织起来在合作社搞种植。自己除了干好分内工作,更重要的是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谋划和操心,这样他在挣到一份务工费的同时,还能从合作社拿到一份管理费。他的80岁的老父亲,看到儿子在合作社干得风生水起,也鼓起心劲在自家四亩多地的花椒园里帮忙作务。妻子则跟上赵送在合作社打零工。除了合作社分红,夫妻二人的年收入达到1.6万元,加上土地流转所得的2万多元,目前赵送的家庭收入已经完全达到脱贫标准,只等九月份省市验收之后就可以宣告脱贫。
说到赵尧村的带贫合作社发展情况。书记赵刘明如数家珍:全村有2家带贫合作社,分别为西和县兴景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配股带贫16户,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发展蔬菜大棚10个,种植订单辣椒100亩,西瓜10亩,黄瓜10亩,西红柿10亩,带动贫困户种植蔬菜30亩,大棚蔬菜20亩,2019年分红资金24955.15元,惠及贫困户30户146人,合作社吸纳务工人员16户16人,其中贫困户10户10人;西和县赵国平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配股代贫15户,养殖本地黑猪63头,2019年配股分红12000元。
建档立卡户赵云战,因为身体原因没有采取节育措施,总共和丈夫生育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加上古稀之年的父母,拥有一个八口之家。这在当今农村来说是大家口,家里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多,而赵云战本人又有腰椎间盘突出和高血压等慢性病,丈夫张纪会成了这个大家庭唯一的壮劳力,但不管夫妻二人怎样努力,生活依然处于贫困状态。没办法,村里只有将他们家评定为二类低保户,由政府兜底。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根据张纪会之前颇为熟悉泥水匠活计的特长,书记赵刘明帮他联系到县人社部门参加岗位技能培训,顺利拿到瓦工证之后,又介绍他到建筑工地打工。为了保证张纪会所学技术常有用武之地,赵书记专门联系镇上相关负责人,在辖区内建筑企业与镇政府对接的时候,帮助介绍让优先录用张纪会。通过培训,张纪会也着实掌握了一门过硬手艺,现在的他在建筑工地上一天能拿到200元钱的工资。
挣了钱的张纪会和妻子赵云战从此对新生活有了憧憬和向往,一鼓作气,夫妻二人又通过产业扶持在自家的2亩川坝地里发展蔬菜种植,2020年初夏,他们家通过合作社种植了1亩订单辣椒,另外一亩地种了别的蔬菜。今年雨水多,辣椒长势好,眼下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赵云战看着累累串串的美人指辣椒在大太阳底下一天比一天红,心里盘算着今年这一亩地的辣椒随便要收到3000斤左右,一斤1.5元出售,等摘下来全部交给合作社,那就是四五千元的现金收入,加上丈夫张纪会务工所得,他们家终于要告别以前的贫困生活,向小康生活逐步迈进了。
赵尧村严格落实人均纯收入“一月一监测”制度,重点加强对44户已脱贫户、25户未脱贫户和4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通过收入监测分析,预计今年收入不达标的4户26人,已全部纳入二类低保政策兜底保障措施。目前已对监测对象的收入监测到今年6月底,其中3户收入未达到4000元,均为兜底户,预计9月底达标。
参观完建档立卡户赵思应家的新房子之后,镇长安宏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赵尧村在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安全饮水等方面的情况。2016年实施卫生室建设一处,60平方米, 村医李应霞能够经常性开展坐诊和巡诊服务,对签约的69户贫困户每月入户随访一次并严格落实每天坐班诊疗制度。2020年全村参加医疗保险542人,贫困户参保率100%。全村有残疾人13人,其中持有残疾证9人,符合享受两项补贴3人,符合享受1项补贴6人,还有4人已经申请正在办理。全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53人(初中22人、小学31人),无辍学学生,无厌学学生,“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等政策全部落实。全面排摸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情况,集中解决季节性缺水和冬季冻管隐患问题,加强水质检测,确保全村水量够用、用水稳定、水质安全。解决了大坝社、赵河社8户群众水量不足问题,为全村77户群众安装了入户防冻软管。
建档立卡户赵治高,同样是通过村上的种植合作社才找到的脱贫出路。2019年赵治高发展订单辣椒50亩,一举脱去了贫困帽。今年他的干劲更大,从合作社接手100亩,农户那里流转来50亩,总共发展了150亩订单辣椒。儿子赵飞在西安务工,干的也是建筑工地的活儿。懂事的赵飞知道家里负担重,一边务工一边自谋出路,几年下来,还真让他闯出一条路子来,发展到可以自己承包活路,并能带领同村的乡亲跟上他一起去西安务工。这就是说,在自家脱贫的情况下,这个当初的建档立卡户已经有了扶贫带贫的能力。赵飞媳妇是外地人,当初死心塌地跟上赵飞嫁到赵尧村来,但实在没想到地处陇南山区的西和县大桥镇赵尧村会如此贫困,更没有想到赵飞家还是贫困村里的典型贫困户,这样的 现状一度成了影响赵飞夫妻感情的重要因素。现在好了,自从政策扶持他们家逐步拜托贫困生活之后,赵飞的媳妇才安心好好过日子,并在城里租了房子带孩子去上学,这就让赵飞没有了后顾之忧,一门心思在外面挣钱养家,渐渐地把个贫寒之家径直带往了康庄大道。
2020年初,赵尧村紧扣“一户一策”,充分利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巩固产业培育成效,稳定增加收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拓宽沙化背坡社通社公路5公里。抢抓东西协作机遇,将青岛惠民乐果蔬批发有限公司捐赠帮扶的30万元和青岛浙江商会捐赠帮扶的2万元,全部用于尧孔社、大坝社社内环境治理、“黑房子”改造、户内生活环境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
在赵尧村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方面,镇上有一套符合该村实际的做法,那就是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召开惠农政策培训会,让镇村干部熟练掌握各项政策,并及时学习传达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及省市县镇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帮扶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让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镇党委、政府针对赵尧村矛盾纠纷多的实际,设立了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法律法规文化墙7处,党建和脱贫政策宣传栏41个,政策宣传全覆盖,形成人人学法律,懂政策,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的浓厚氛围。
鉴于赵尧村历年来矛盾纠纷突出、干群关系差、上访现象层出不穷,2020年大桥镇党委、政府将赵尧村作为重点对象,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积极宣传扫黑除恶相关政策,同时镇村两级干部注入新生力量,改变以往的工作作风,积极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及通过不断的入户宣传相关的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目前群众对干部的工作给予极大的肯定,干群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13起,赵尧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驻赵尧村帮扶工作队按照省上村户软件资料目录清单,规范整理完善了村户软件资料,并及时做好69户“一户一策”动态管理和明白卡的填写、驻村帮扶工作队软件资料规范等工作。做到资料人口信息、收入、劳工、产业、奖补、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各类信息与户内完全一致,与明白卡完全一致,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村户资料真实反映脱贫实况。
赵尧村今天的巨大变化,与镇村两级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村书记赵刘明,在领着我们参观正在建设中的电商服务中心时,苦笑着给我说,他们家今年也在修建新房子,可是他给家里一点忙都帮不上。妻子张三换为此常有怨言,但他忙了村上的工作,根本顾不上家里,至于妻子爱抱怨就让她抱怨去,按他的话说,谁家的女人不爱唠叨呢!但让他心里内疚的是,快七十岁的父母因为给他在盖房子的工地上帮忙干活累出病来,曾先后住院治疗。而在老父亲住院一周,老母亲住院十八天里,赵刘明竟然练一天都没有去陪护,村里实在是走不开啊!无奈的他只好把已出嫁的妹妹喊来陪护父母,自己就一心扑到工作上去了。好在赵书记的父母格外理解儿子,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但越是这样,书记赵刘明心里越觉得对不住两位老人,他给我说,等忙完精准扶贫验收工作,他就回去好好陪陪父母和妻儿,把自己亏钱他们的稍微做点弥补。
告别赵尧村,镇长安宏和村书记赵刘明站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小河边送我们,王凤文告诉我身后这条小河是西汉水的一脉支流,顺着这条河流的方向,前面就是我们向往了一路的仇池山。
车子在午后炽烈的阳光中一溜烟将我们载到山上,站在伏羲崖远望,刚才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早已隐身于层峦叠秀的山峰后面,飘带一样的西汉水,蜿蜒于青山脚下,满怀希望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奔流。
(陇南市文广旅局传媒机构管理科供稿)
监 制:高 岩 责 编:高 剑 榕 编 辑:马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