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圆梦陇南 | 熔铸于时代的英雄

 熔铸于时代的英雄

 

作者:陈小娥

 

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脱贫攻坚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场上,有多少人响应党的号召,挺身而出,远离故乡,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又有多少人因他们的无私奉献,辛苦付出而摆脱了缺衣少食的日子?每每想起这个问题,我就不由得想起那些驻村帮扶队的队员,我曾一次又一次被他们深深感动。

“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恋恋不舍,临江镇草坡村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已深深爱上了这块土地,爱上了这里的乡亲们。”这是甘肃省监狱管理局干部徐丽的一段话。自2019年5月她从遥远的省城兰州来到文县临江镇草坡村后,她与镇村干部携手并肩,带领全村群众与贫困、新冠疫情、暴洪灾害顽强战斗,与草坡村及草坡村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到草坡村时,她夹在眼前直插云霄的大山之间,听着咆哮的白龙江水,流泪了。然而,她转念一想,当地群众千百年在这里生活,至今过着相对穷苦的日子,党派我到这里来,我有什么理由退却呢?现实不允许她去抱怨,她一头扎进了工作之中,与同事、镇村干部一道为草坡村发展开始搞调研、找出路、做规划。当时,正赶上全市正在进行的拆违治乱行动,她想,正好借拆危治乱的机遇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然而,资金匮乏是最大难题。于是,她四处奔波,向单位申请,找朋友、同事捐助,筹集资金60余万元,为村里建设了堤坝护栏,硬化了巷道,修建了蓄水池,打造了文化墙,治理了废水沟,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第一件事让她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快乐,也让她看到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和态度的变化。自此,筹物资、找资金、谋发展成为她工作的常态。他看到村委党建工作硬件几乎为零,便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关系,帮助村上筹集到了一批桌椅等物资。就在搬运时,她被卡车上掉落的凳子砸伤了鼻梁,包村干部让她到医院治疗,她却婉言谢绝了,冒着生汗将桌椅卸完才离开现场。待后来查清治疗时,已因鼻梁骨折留下来嗅觉失灵的后遗症。后来每当说起此事,她都会流泪,然而,她却从来没有因此而后悔。

徐丽就是这样一个帮扶干部,为了草坡村群众能够早日脱贫致富,她从来都不知疲倦。村里的“扶贫车间”因缺少制作原料聚丙烯,几度面临停业。知道这一情况后,徐丽多次赴兰州石化进行协调,几经辗转终于解决了原材料供给问题,让扶贫车间得以恢复生产,保住了在这里就业的贫困群众的岗位。“她是个热心肠的人,也是一个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对我们扶贫车间的发展帮了很大的忙。”文县众鑫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金卓饱含深情地说。

说起徐丽,似乎再感人的事迹都不太感人了,因为她的事迹太多了,用当地人的话说,说她的事迹感人一点都不稀奇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她本在兰州家中,可大年初三她却毅然决然奔赴草坡村,坚守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徐丽说:“我是一名党员,我还是一名驻村帮扶队员,草坡村是我的阵地,我就要带头坚守,与帮扶村党员群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草坡村和月亮坝村监测点,徐丽主动承担着值班值守、往来人员登记等任务,叮嘱大家戴口罩,劝导外来人员尽量避免入村,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公共卫生习惯,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她总是亲力亲为,倡导村民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减少不必要的上门拜年、聚会、外出等活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执勤人员经常吃方便面。参与执勤的徐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积极组织村里妇女每天抽出休息时间为执勤人员送去热饭菜和新鲜的水果,让战斗在防疫一线的执勤人员倍感浓浓的暖意。

疫情防控战斗中,她无惧无畏,成为最美的“警花”。然而,谁人没个动情处,每当女儿在电话中说“我都应该叫您徐阿姨了,因为草坡村才是你的家”。作为一名母亲,徐丽思绪万千,有时甚至默默流泪,但擦干眼泪,依然是疫情防控第一线最美的警花,用忠诚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和安全,用爱心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位干部和群众。 “虽然已经过去了,但说起这些事儿特别难受,顾不上孩子也顾不上自己的家,尤其年初防疫那段日子,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特别想家、想孩子。”徐丽说。

“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大事要干,小事业要帮”。这就是徐丽。

村民花椒销路难。她找同事、找朋友,通过朋友圈找销路,去年帮助农户销售花椒5200余斤,刚才打电话得知,今年也已销售2000斤,正在打包外运。

发现村里学生冬天没有手套,冷得不能正常写字。她便发动帮扶干部及当年军营的战友们一起凑钱,先后筹集7000多块钱,购买了手套、围巾等取暖物品给孩子们,同时,还为村上老年人购买了毛线帽子。

在村上,徐丽更像一位知心大姐,只要一有时间,她便挨家挨户走访,看望留守儿童和老人,给他们铺床、剪头发、打算扫卫生。村上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她都主动帮忙。很快便掌握了村上的家长里短,熟悉了每家每户的所期所盼。一年多时间里,徐丽已和草坡村群众打成一片,村上的年轻人亲切地喊她“徐姐”,她也总是很自然的应答。

更为让人难忘的是,8月11日夜间,暴雨加剧,一时间洪水猛涨,洪水瞬间上涨了近2米,几十户住户面临溺顶之灾。在百姓危难之际,徐丽和包村干部带头战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立即组织村上的党员干部,对居住在河边的20户群众进行紧急转移。他们用最短的时间,首先将村里的老人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在转移途中,有位老人不慎将脚摔伤,他们立即联系车辆,将老人送往临江卫生所进行救治。回过头来,他们又挨家挨户督促,将群众一个不差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凌晨时分,山洪又倾泻而下,泥石流冲入村庄,顷刻间堵住了出村的道路,村内停电,通讯中断。徐丽临危不惧,立即做出部署,积极组织抢险自救,排查危房,为群众搭帐篷、铺雨布,劝说他们不要住在危房里,嗓子喊哑了,腿脚擦破了,他们全然不知,来来回回地跑,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确保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灾难面前,她与镇村干部成为了群众的精神支柱,成为了群众最爱的“亲人”。得知文县全县灾情十分严重后,徐丽又积极协调、多方争取,筹集37箱羽绒服、风衣等物资,共计1500余件,自己联系车辆送到了受灾最严重的乡镇,捐赠给受灾群众。

干农活、讲政策,解难题、找出路、促发展,战斗在文县贫困村的徐丽是这样,陇南十万大山里扶贫帮扶一线的干部们哪一个又不是这样呢?

“在脱贫攻坚的日子里,从开始到现在,我总是被身边的人和事深深地感动着,那些和我朝夕相处,同舟共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村干部,那些为了彻底改变乡村面貌,亲力亲为、费心尽力、出谋划策,挂牌督战的各位领导,在他们心中,有一种顽强不屈,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强大精神动力;在他们的意识里,责任、担当、拼博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为贫困人口脱贫,为农民増收致富,为建设美丽新农村,他们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尽职尽责,奉献自己,这是众多扶贫人永不褪色的追求。

在我日日夜夜波澜起伏的情感中,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些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乡镇于部,驻村帮扶干部,村干部,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这是礼县草坪乡白碌础村第一书记强波日记里的一段话。

草坪乡白碌础村,是镶嵌在祖国版图上的一个行政村,这里山峦叠嶂,草甸起伏,人称“挂在山坡上的村庄”,海拔在2500-2700米之,气候寒冷,高寒潮湿,地形险峻,道路崎岖,地质结构松散,山体塌方滑坡易发,全村7个村民小组,159户622人。主导产业有大黄、当归、党参、蚕豆种植及劳务输转。吃饭靠党,讨老婆靠想,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是曾经的白碌础村的真实写照。

2020年的3月,市委决定由陇南市委组织部挂牌督战白碌础村,给白碌础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出来更高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彻底改变群众思想观念”的规划,几个月过去了,如今的白碌础村,错落有致的房屋,平坦整洁的硬化路,内涵丰富的文化墙,林木环绕的亭台花园。白碌础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美丽蜕变,实现了洁净、有序的华丽变身,一个崭新的白碌础村巍然屹立在草坪的高山之上。

是谁,让这个曾经贫困而又脏乱差的山村变成美丽的画卷?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是强波们,是一群无私奉献的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村干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放弃无数个节假日、休息日,苦干实干,亲力亲为,带领广大村民,把汗水、心血抛洒在这片曾经贫穷的土地上,他们无愧于这个时代。可是,能真正了解驻村干部敬业精神的人又有多少呢?很多时候,人们似乎不会关注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然而,正是这些不畏艰辛的战士,用自己顽强拼搏的精神,默默地坚守着初心,坚守着信念,践行着伟大而光菜的使命。

强波说:“一群远离故土的人,他们吃住在村,身心在村,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自己无声的承诺,也许,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也曾在冰天雪地里走村串户,你的汗水淋湿过脚下的土地,那么你就会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奋战在驻村帮扶工作一线的你我他,谁都知道,村庄一年四季的风,在夜深人静时伴随着自己的心凝结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寂寞与孤独。多少次入户走访,调解矛盾,硬着头皮、说破嘴皮、磨破脚板,挨家挨户拉家常、讲政策、话机遇,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生民意,村情户情”。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蕴藏了多少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干部的智慧与劳作。在这场伟大工程中,你感动着他,他感动着我,无论个体,还是群像,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他们必将成为熔铸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英雄。

 

(陇南市文广旅局传媒机构管理科供稿)


监 制:高   岩     责 编:高 剑 榕     编 辑:马   茜

浏览数171 点赞数0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