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一路扶花开
作者:陈小英
每一次遇见他,总是能碰到可心的笑容,整个人透着一股劲,精气神十足,他有着无数的战功,但也有岁月留下的沧桑。总觉得他眼眸深处跳动的心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因为每次和他聊天时都会讲一些精彩片段。他就是我们曾经预算股的股长,现在财政局的副局长,偏旁级别的上司,没有架子的吴春风吴大哥。不论是生活中他曾给予我的帮助,或是工作中的上下级,他对待事物的那种认真的劲,一直都感染着我,让我特别敬佩他,不要看他皮肤黑曜个头小,头发稀少眼睛小,他脑子里的账本,那电脑级别的也不一定能搞定,因为全县的财政预算总会计的板凳他可整整的坐了十几年呢!
2018年县帮扶办把财政局调整到鸡峰镇曹庄村帮扶,局里决定派他到曹庄村任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时,他毫不犹豫的接下了军令,成了我们单位攻坚扶贫的第一战将,由于鸡峰镇曹庄村是全镇贫困户最多的村,局里又抽调了四名业务骨干廖亮、李亮、王睿、张伟担任队员,37名帮扶责任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一把手,而我也幸运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他麾下的一名小兵。
第二天他就组织队员到村上和原帮扶单位成县运管局办理了交接,并对村上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寻访。曹庄村耕地面积2573亩、林地面积5956亩,村东西两头跨度十多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338户人,1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未脱贫户,村内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集体经济几乎空白。他向局领导汇报时,说压力山大啊!得大战一场,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和他的队友们勇往直前,打着财政人精准扶贫的旗号,挺进了鸡峰山后的曹庄村。
眼看快要过年了,他看着曹庄村的情况,农户家里的境遇,想为他们做点啥,于是就向局领导汇报了村里的情况,及时沟通和衔接,通过局里领导积极筹措资金,向酒厂、银行筹取物资,在新春佳节前,为82户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了慰问金,春联、大红灯笼,带去了新年的问候,他还开玩笑的说,这是我们财政局调整到曹庄村精准帮扶打响的第一炮。
一次下乡我坐在他的车上,和他闲聊,你这样一直住在村上,家里怎么办?
“是啊!一住就是一个星期,记得第一次回到家时,本想歇歇近日的劳累,你嫂子抱着孩子,跟我埋怨,你就能不去吗?孩子都还小,父母身体又都不好,而且她也要参加帮扶,都走了,孩子可咋办?一个还有半学期就上初中了,是孩子的关键时候,你作为他的父亲应该好好辅导,一个才2岁,就狠心送进幼儿园,长大了该埋怨我们了!”他有点内疚的说道。
“面对家里的情况,和村里贫困户的情况,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局里的领导,是不能退缩的,没办法,自古家国两难全”他自信而坚定的说道,还回头跟我笑了笑。
“小陈同志,要不你也来帮扶,给你腾出个地方,住在上面,那的风景如画,有时间了我带你转转鸡峰山,那可是咋们成县的4A级风景区,还可以到田间地头体验生活,我来给你擀面,扯面,面片都有,在炒上一盘土鸡蛋,味道美味极了,有时候还可以找点纯天然的绿色野菜,如野竹笋、鸡娃菜、蕨菜、鱼腥草等凉拌,要是从农户家再买上一只土鸡炖上,生活有滋有味的,咋样!来不?”把话头转开笑着说。
“唉!算了,我害怕,路又远,我一个妇女不方便,再说廖主任也下乡了,我再驻村,我们股室的业务,他们两个人得八条腿跑也跑不过来,要是拨款不及时又得挨批了!”。
他经常说“一件事情,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他看到曹庄村经济基础薄弱,想到要怎样发展产业呢?千思万想,脑袋里构思了上百个项目,可那个适合呢?怎么才能解其困难,办实事呢?受地理和环境影响,他多方争取,积极筹措,为全村338户农户均发放一亩花椒苗,为156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两亩中药材种子,并且还协调中药材加工企业签订高于市场的药材回购协议,让农户不用担心销路问题,而且还为部分有意愿的农户发放了鸡苗、猪苗、牛苗、土蜂等以增加贫困户收入来源,培植后续财源。还成立了合作社,实现产业化发展,并诚请林园家庭农场专家实地指导中药材(冬花)种植项目技术,想法设法为农户办实事,办好事。
我帮扶的一户贫困户,潘改花,记得第一次去,我和同事一起三人呢?还没有进门呢,直接一句,你们干啥的,咋呢,有啥事?态度生硬,问啥,啥也不知道,一副地道农村泼妇的架势,话一开口就像和你吵架的姿态。
后来多去了几次,加上,帮扶队人员长期驻扎,经常性的在家里寻访,田间地头还时不时的碰见,熟悉了好多,反而还客气了。
有次吴局长和我一同走访她家里时。
“你又来了,那走,屋子里坐”,赶紧放下手里的农活,笑眯眯的说着客气的话,。
聊了聊家常,询问了近况后,她突然冒出了,“你们财政局的人好,给药材种子、给的花椒苗,我们都种上了,还给了鸡和猪,你们是真的想着我们农民的扶贫好干部。”从她这样难攻克的贫困户嘴里说出这样的话,太不容易,但确实也证明了我们带来的变化,帮扶的成效。
“我帮你推选了一个农村公益性岗位,在村内扫马路、保护环境卫生的工作,还可以领工资!”吴局长坚定的告诉她。
“啥子,那是干啥的,还可以领工资啊!那太好了,”她憨厚的笑着,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们两个。
“我不识字,行吗?那能给多少钱?”有疑惑的问着。
“一个季度1500元,一年能领6000元呢!村上考虑到你家里情况特殊,你和你的孩子都受过伤,家庭经济来源少,因此推选你当这个,可以增加你家里的收入,让你脱去贫困的帽子,你觉得好吗?”吴局长认真的说着。
她连声感叹着“好,好,太好了!”还不停的吆喝着要给我们做饭呢!
看她和老公两个脸上的笑容,就像院前那一片荞麦花,绚丽谦和,简单而平凡;洋溢在脸上的幸福,在夕阳的照耀下,被身旁架上的一柱柱玉米衬托着,金光闪闪,这一家人在这辛勤劳作而期盼的好日子,也如同此刻放射着万丈的光芒,充满了希望。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我帮扶的贫困户可以有如此的改变,还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
今年是我县全县脱贫攻坚的一年,每天都在一个倒计时的提醒下坚守岗位,吴局长总是提醒我们按照脱贫的二十一项指标,我们不仅要软件资料过硬,硬件设施也要光鲜亮丽,不能是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蒙混过关。
他和四个队友深入基层,走村入户,了解民意,找短板,想办法,谋发展。经过托关系、找门路,诚请鑫垒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和他一道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生物环境和地形地貌,针对村情实际和贫困户群众意见,帮助指导制定 了特色种养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食用菌种植项目和冷水鱼养殖项目,计划通过整合财政项目资金,采用公司投建、村委会入股、工作队参与、带动贫困户务工的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将经营收益全部作为村集体资金,用于村内民生实事和公益事业建设。
尽管做了这么多,但他还是觉得好像人们的生活缺少了文话气息,就汇报局领导,为曹庄村协调落实建成文化广场一处,有次我们大伙下乡去了,还跟我们开玩笑说,看这仿古式的广场,有舞台、亭台、小桥、溪水、花草树木,等工作不忙了,你们可以上来在这避暑!
在农村里有这样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确实漂亮,它不仅有着时代的象征,也有着农村繁荣的变迁,可以说是,小桥流水路萦纡,竹里茅茨是隐居,断霞低映,亭台古院,柳影人家起笑语,仿佛似江南岸。
我所帮扶的老毛湾社区,好多群众反应说给他们立个项目修修路,一下雨,路难走的很,因为李秀英家在最上边,是最远的一户,每次我们去走访,她和村里的左邻右舍就围攻,啥时修路呢?要是不修,我们到镇上、县上上访去呢!后来我了解了一下,把情况给吴局长汇报了,是因为,当时项目已经快要批了,可他们自己闹矛盾,不愿意让路,所以项目才搁置了。
过了几个星期,等我再次下乡时,吴局长就告诉我,“小陈同志,你们社区的道路,我给局领导汇报了,已经在策划丈量路况,进行项目实施呢!”
“真是太好了,那我们以后去,就不害怕围攻了”。我吃惊的,还有点怀疑的答道。
有次我们所有下乡的人在他们的宿舍,等鸡峰镇的干部时,看他有点揪心,和他说了会话。
“上次我回家时,女儿感冒了,她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医院,高烧不退,只喊着想爸爸呢!只能请朋友帮忙照顾。她上幼儿园了,想让我接,她最喜欢我的,可我现在却做不到,只能告诉她妈妈,没办法,坚持坚持,等脱了贫,我们都有好日子过”。
听得我心里也一阵发酸。
“听说你也发烧了,你不是常说,你是一年四季不感冒的吗?是换了地方不灵验了吗?”我跟他开玩笑
他一脸严肃的却很随和的跟我讲了经过,
那几天我县境内普降大雨,持续降雨导致村内出现了滑坡、泥石流、道路塌方、农田被淹、断水断电,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怎么办?灾情不容怠慢,得去看河道,掌握汛情,提醒群众。为了做好防汛抢险工作,我们工作队对易滑坡、易发生泥石流地段、危房和地势低洼地带的农户、低保对象、孤寡老人、特困供养对象等逐一进行核查,由于长时间的淋雨,所以就发烧了,驻地周边又没有药店,出行道路又全部受阻,大热天的就用被子捂住身体发汗退烧,他们还笑我,我们的吴局长驻村住傻了!
正是人如其名,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在这快一年的来来去去中,每当我下乡走访入户,我都能听到农户嘴里说出的吴春风,能感到我们财政人在这山沟里所倾注的力量,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农户里、山岗上、田间地头都有着一股暖暖的春风,用实事向人们招手。精准扶贫!他们用一年的驻守,抛过自己的家庭,个人安危,来换你们的幸福安康,不论他和他们背后藏了多少辛酸、委屈和挣扎;不论时代怎样定论,历史怎样评判;不论你们的口中或心里是否温暖,春风已然吹来,阳光也已照进家门,只愿小康路上,能扶得万千枯树繁花静开,平凡岁月里的朴实安逸。
(陇南市文广旅局传媒机构管理科供稿)
监 制:高 岩 责 编:高 剑 榕 编 辑:马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