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5A创建】宕昌:文旅融合不负“诗和远方”~

大美宕昌,山峦绵延,河水澄澈,风光正好。

以山为骨,以水为魂,赋予了宕昌大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滚滚的历史车轮给这片热土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迹,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哈达铺、官珠沟、鹅嫚沟、大草原等景点星罗棋布,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近年来,宕昌县立足得天独厚的旅游和人文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步伐。特别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旅游大景区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依托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四大旅游资源,整合各类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培育精品线路,全力打造生态休闲度假与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甘肃宕昌藏族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献》是远古藏族文化兴废继绝的重要典籍,是对藏族古代文化生活的真实记载,其出版弥补了苯教文献严重缺失的不足,对研究古代藏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医药天文、书法艺术等具有极高的价值,开创了藏学研究的新领域。
“宕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哈达铺的红色文化、官鹅沟的自然文化,文旅融合大有可为,宕昌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据悉,官鹅沟景区于2020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进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冲刺阶段。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陇南宕昌官鹅沟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陇南宕昌官鹅沟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景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五个职能工作组统一管理、集中办公,负责创建工作各项任务的督促落实,5A创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宕昌将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首位产业,坚持高标准规划、多渠道投入、高质量建设、严要求管理、立体式营销、全产业带动的景区建设总体工作思路,官鹅沟大景区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宕昌补齐景区基础设施短板,先后编制了《官鹅沟大景区暴洪灾害损毁恢复工程》和《宕昌县官鹅沟大景区提升改造项目》,实施了鹅嫚沟暴洪水毁道路、湖泊、电力维修重建,官珠沟、鹅嫚沟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改造工程等项目;采取多种渠道强化景区管理、建成了官鹅沟旅游微信小程序,实现了景点景色展示、门票预定、旅游攻略、特色农产品展销等功能,推出自助语音导游系统,配备自助讲解器,为游客提供周到的讲解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知名度。 

    在推进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宕昌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找准文旅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以文化为主线进行产业重构,以新业态项目为载体实施多产融合,大力改善旅游景区景点水、电、路等基础条件,一大批独具官鹅特色的文旅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宕昌举全县之力创建官鹅5A级景区,建设了多个美美与共、望的见山、看得见水、体验到乡愁的不同标准、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和旅游示范村。环境改善了、文明素养提升了、致富方式多样了、农民也成了体面的职业。村庄的蜕变让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真没想到还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城里有的抽水马桶、现代化家电我们有,城里没有的小桥流水、田园美景我们也有。咱这村民真的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谈及现在的生活变化,新城子藏族乡岳藏甫村的村民个个喜笑颜开。

如今,官鹅沟大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景观景点质量、管理服务水平等得到有效提升,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人数达到3.2万余人,官鹅沟景区游客接待量从2014年的6.9万人次上涨到2019年的81.46万人次。截止目前,共接待游客17.76万人次,门票收入达606.18万元。

 

(陇南市文广旅局传媒机构管理科供稿)


监制:高岩   责编:高剑榕   编辑:马茜

 

 

 

 

浏览数334 点赞数3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