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成县举行茹素烈士公祭和党史学习教育参观活动

郁郁青柏掩忠骨,烈烈英魂诉长风。4月1日上午,成县在红川镇席郝村茹素烈士陵园举行烈士公祭活动。县委书记李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李鹏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海明,县政协主席王卫东等在家县级领导,县委办、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党史学习教育办、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红川镇等单位负责人以及学校师生、群众、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县委副书记杨彦主持公祭仪式。

上午9时30分烈士公祭仪式开始。伴随着低沉而深情的《献花曲》,8名礼兵手托4只花篮缓缓走向革命烈士墓碑,将花篮一字排放在烈士墓碑基座前。

李祥、李鹏军、赵海明、王卫东缓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上的缎带,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茹素烈士敬献花篮,表达缅怀之情。全体人员满怀崇敬,向烈士墓碑行三鞠躬礼。公祭仪式上,少先队员唱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表达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的坚定决心和为理想勇敢前进的远大志向;地方党史专家张忠讲述了茹素烈士的革命故事;全体人员集体瞻仰了革命烈士墓,依次向茹素烈士敬献鲜花,再一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茹素,(1924.10——1949.11)成县红川镇席郝村人。1944年10月,正在师范学校读书的茹素怀着抗日救亡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青年军,被编入206师168团一营一连任机枪手。194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川支部书记、成县临时工委书记。

七十二年前,茹素同志为了成县的解放事业和人民的幸福,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1949年10月,茹素、李仁等同志在党的指挥下,以“陇南先遣指挥部”的名义,张贴标语,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人,组织发动群众抗丁抗粮,在徽县龙王洞一带开展武装活动,配合迎接解放。11月20日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虽经同志们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弹尽援绝,退却无路,年仅25岁的茹素殉难。

随后,参加烈士公祭仪式人员来到红川清真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川红色文化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红川清真寺寺管会主任李凤贤介绍了少数民族群众支持红色革命在红川立足发展的故事。

红川清真寺始建于清朝末年,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伊斯兰宗教场所,寺内有红军井,瞭望楼,古建筑北房等三处红色革命遗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川一批回族青年,知识分子和宗教人士在进步思想感召下,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解放前夕,红川回民地下党组织发展到28名,成立了中共红川回民地下党组织。中共红川回民地下党组织成立后,巧妙地利用红川清真寺作为党的秘密活动据点,在寺内召开秘密会议,发展党员,传递情报,藏匿武器,策划武装斗争,书写印发标语传单,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李祥指出,茹素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革命最紧要的关头,毅然投身革命,在枪林弹雨中接受洗礼。他临大敌而愈勇,履危难而弥坚,展示了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胆魄和非凡勇气,为成县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成县的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祥指出,红川清真寺是一座富有红色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清真寺,马宗礼等一批少数民族革命先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以红川清真寺为根据地,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成县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成县革命史上,特别是红川回族群众的爱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李祥强调,这些革命事迹和革命先烈构成了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区域特色鲜明的成县红色文化,激励了一辈又一辈成县人民自强不息、奋勇前行。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弘扬革命先烈舍身为国的崇高精神、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矢志不渝追求梦想的定力,练就善作善成落实工作的能力,磨炼攻坚克难敢想敢干的魄力,牢记使命、实干笃行,在建设阳光成县、富美成县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来源:陇南成县发布 刘敏 徐卫强 郭君 报道

 

浏览数6 点赞数0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