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过境西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红色旗帜的引领下,一大批西和儿女沿着红军的足迹,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9年11月9日,因为当时陇南复杂的社会形势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中共武都地委在西和县苏合乡叶家阳坡召开了地县级领导会议,史称“西和会议”。会议对配合大军做好支援前线、解放陇南及挺进四川具有重要意义。
红军长征过境西和
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5日,根据中央决定,红二、六军团和由原红一方面军九军团改编的红三十二军,共同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向甘肃南部挺进。
1936年9月8日,红二方面军发布《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决定发动“成徽两康战役”。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自9月11日起,自哈达铺南移,分左、中、右三路纵队,胜利实施“成徽两康战役”计划,攻占了成徽两康4座县城和陕西略阳、凤县部分地区。同时,控制了西和、礼县及天水、略阳等地的广大乡村,迅速打开了一个新的战略区域。
张瑞鲁,西和起义发起人之一
9月11日,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甘泗琪率领的中路纵队从哈达铺出发,于14日进入西和白水乡,驻曹沟、彭寺、四图、周庄等村。随后,队伍主力取道郑沟、板桥,经姚河、姚堡、卢山、二郎、梁集、寨子、兴庄、横岭、青羊峡,于16日到达石峡。前往纸坊途中,遇两架敌机围追堵截,在云雾山投弹3枚。17日四师到达成县小川,18日拂晓攻克成县县城。
9月12日,右路纵队在二方面军副政委关向应和二军六师师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的率领下,从宕昌县脚力铺出发,按计划实施“成徽两康战役”,于9月16日抵达西和县太石河乡崖湾村宿营,师部驻在王希金家。18日,右路纵队主力翻越嘉庆沟去武都隆兴,19日攻克康县城云台。
红二方面军指战员于1936年9月中旬进入西和境内,在西和县积极开展了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广泛发动群众,让人民群众亲眼目睹了红军铁的纪律,认识到红军是穷苦百姓自己的队伍。
地下工作者合影
西和全境解放
光阴荏苒,革命形势喜人,全国大半地方获得解放。1949年5月,甘肃地下党组织委派黄世武回陇南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斗争。按照党组织指示,黄世武打入到国民党二四四师七三一团下级军官内部,分化瓦解,成功策反张瑞鲁、刘德元等军官。
8月7日下午2时左右,二四四师退驻西和县城。当晚,张瑞鲁等借机秘密串联,决定于晚上11点发动起义。不料,因叛徒告密,起义失败,在撤退过程中队伍伤亡较大。
随后,起义队伍(仅剩36人)到达康县黄陈湾与黄世武会合,以对对山为根据地,成立了“陕甘川边区游击总部”。游击总部成立后,一边发动群众抗丁抗税,一边主动出击,先后捣毁了敌人14个盘查哨和乡公所,取得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一时之间,对对山一带一扫往日的阴霾荒寂,成了当地人民的解放区。另一方面,8月17日,第一野战军骑兵部队从礼县盐官出发,连克长道、石堡,下午5时左右,顺利占领了西和县城,县城北境解放,建立了新的人民政权。
攻克西和县城后,主力北上,援助友军解放兰州。西礼两县仅留少量兵力活动在盐官、长道,西和、礼县之间,牵制敌人,待兰州解放后,再挥师南下,解放四川。
地下党员赵福海
同年12月3日,一八六师以风卷残云之势进驻西和县城,直指成县。12月5日与国民党西和县长张孝友进行谈判。12月8日,张孝友率部在十里铺缴械投诚。
至此,西和宣告全面解放。
在这场解放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他们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用生命和热血换来西和的解放,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他们的壮举在血与火的岁月里、在硝烟弥漫中永久地定格。
“西和会议”顺利召开
在革命岁月里,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西和,也是陇南解放区的前大门。
当解放战争风卷残云般进入收尾阶段,中共武都地委于1949年11月9日在西和县苏合乡叶家阳坡召开了地县级领导会议,史称“西和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西和、康县、成县西进干部及部分地方干部120余人,会期约7天。
地下党员王凤英(一排左二)
会议结合当时陇南复杂的社会形势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对进一步整顿干部思想,迎接解放大军解放陇南,进军四川,有效支援前线做了统一部署,是一次议定当前重大工作的决策会,也为陇南开启了革除黑暗,建立人民政权,支援前线,逐步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祥和的历史新篇。
会议认为,在全国解放的伟大胜利面前,以功臣自居不求进步的情绪、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随时滋长。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会议号召所有同志要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党的基层工作路程还很长、工作将会更艰苦。因此,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位无名烈士之墓
“西和会议”对各县开展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影响,恰似“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的革命形势,一天好过一天。
当时,陇南几县开展的乡村级建政工作,基本上按西进干部在老区摸索总结出来的方法、步骤进行。比如:包干到村的办法,把党员、团员安排到各个村子,通过助民劳动、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宣传党的政策,培养建政积极分子;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村级人民政权,同时各村成立民兵大队;在大部分村建立人民政权的基础上,建立乡级民兵模范队、农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
此外,陇南各县、各乡镇都开展起基础性文化教育等活动,开办识字班、算术班,开设唱歌、戏曲和器乐等课程,至今仍被群众称道。
其间,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环境中开展工作,不畏艰难困苦、不计个人得失,为争取全国解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会议的顺利召开,是对西进干部和陇南各县区地方干部思想上的一次整顿,凝聚着陇南共产党人的英勇斗志和坚定信念,铭刻着陇南儿女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斗争精神。
时光如梭,许多东西都在不断改变,但初心使命未曾改变,理想信念未曾改变。一段段光荣的革命故事,一个个英勇的革命先烈,铸就了一部彪炳千秋的光辉史诗,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重任在肩,必将以留存在这片土地上丰厚的红色记忆为指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革命传统精神。
本报记者 海秀芳 罗 艳
监制:石鼓 责编:杨丽君 编辑: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