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大别山,一片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


70多年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地方党组织、游击队支援下,广泛团结群众、发动群众,经过一次次血战,站住了脚,扎下了根,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任务,由此,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延续不断的血脉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这首享誉全国的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源自大别山民歌曲调,最早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鄂豫皖苏区传唱,后来随着红军的足迹传遍了大江南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大别山为中心建立鄂豫皖苏区。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经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大别山人民始终坚持红旗不倒,与敌人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历史的车轮驶向1947年,党中央作出转入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伟大决策。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为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文,指示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下决心不要后方”的底气何来?就是因为大别山地区有着延续不断的革命血脉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刘邓大军主力是抗战时期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二九师的重要来源是红四方面军,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就是大别山区。”金寨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遵远说,接到千里跃进任务后,很多从大别山出来的老红军说“到了大别山就等于到了家”

浏览数2 点赞数0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