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青报
连续的降雨,让中国最靠西,连接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兰渝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防洪任务最艰巨的一段线路。尤其在川陕甘三省交界的秦岭山区,随着汛期来临,很多年轻人视铁路为家,24小时日夜守卫着这条铁路大动脉。
7月以来,区域内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兰渝铁路陇南段防洪压力骤升。在兰渝铁路陇南工务段陇南西线路车间桔柑工区,因为防洪任务重,23岁的职工王帅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日夜值守在白龙江畔的防洪看守点。
7月23日,兰铁防洪办发出强降雨预警:兰渝铁路陇南工务段管内将有大到暴雨,沿线要高度重视,全力投入防洪。当天下午,王帅和同事秦春喜又一次被送到了白龙江边上的范家坪Ⅱ级防洪看守点。
活动板房搭建的防洪看守点坐落在隧道口旁,头顶上方是大面积的加固护坡,一侧是高耸的大山,另一侧是滚滚的白龙江水。“遇到强降雨,护坡有溜塌的风险,山上也会有石头落下来,这都对桥隧和铁路线路形成潜在风险。”已经不记得今年来这里值守几次了,王帅对自己的工作重点牢记于心。
这次降雨范围大、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王帅和同事来到看守点时,准备了充足的干粮。一到看守点,两个年轻人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每隔两小时,一个人就要踏着陡峭的台阶,沿隧道山体护坡走一圈,查看是否有异常;一个人巡查护坡,另一个人则盯着观察山上的落石,一旦有石块滑落,就得及时清理。
晚上的工作节奏和白天一样,也是每隔两小时就要巡查,王帅和秦春喜每隔两小时交叉值班,一个人上班值守,另一个人抓紧眯一会儿,如此交替进行。
大雨从24日凌晨开始,一直持续到25日中午。下大雨时,为了早发现早处置可能出现的状况,确保万无一失,他们更是展开了无间歇全时巡查,两个人轮流出动,冒雨排查潜在险情。
正当王帅和秦春喜连夜冒雨巡查时,坐落在四川青川县姚渡镇的陇南工务段姚渡线路车间的办公室里也灯火通明。这次降水范围大,这个车间管辖的区域降水量大,抗洪任务十分繁重,局防洪办发出预警后,陇南工务段第一时间响应,姚渡线路车间及时派出12名职工分散在各看守点,其他人随时待命。
一部分员工去了一线负责看守,一部分则在工区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姚渡车间党支部书记巨庆和车间主任李红杏值守车间办公室,24小时倒班,全程跟踪管内降雨和各看守点情况,随时掌握辖区铁路线桥设备及隧道口山体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24日晚大雨倾盆,22时30分,正在值班的巨庆接到段调度的电话,告诉他辖区内k457+067柳家河隧道口雨量监测器发出了警报,可能出现突发状况。放下电话,巨庆和包保姚渡线路车间防洪的工务段副段长立刻召集线路、桥隧方面的值班职工,坐上轨道车出发,赶往降雨现场。
雨中行进半个多小时后,轨道车来到了事发地。经过现场查看,雨量监测器发出报警,是由于柳家河隧道进口雨量过大,路堑侧沟排水不畅,导致积水,部分倾泻到轨道上,对铁路运输造成潜在危害。巨庆和同行的9名同事没有返回,立即投入到现场处置中,经过一夜的奋战,问题彻底解决了,大伙儿回到工区时,天已经大亮了。
“兰渝铁路兰州局管辖内有64座隧道,姚渡线路车间辖区就有11个,我没法离开,也不能离开。”姚渡工区有47名职工,大多数都是90后年轻人,32岁的巨庆算是车间年龄大的,自从进入汛期,他一刻也没离开过岗位,24小时坚持值守。
兰渝铁路联通甘肃、陕西、四川、重庆四省市,是兰州局所辖路线中降水最多的区域。自进入汛期以来,中国铁路兰州局防洪办不定期面向全局发布降雨信息预警。一接到任务,和王帅、秦春喜、巨庆一样,这里很多年轻人义无反顾,迅速行动,用青春和汗水筑起了防洪的堤坝,保护着铁路动脉畅通无阻。(陇南工务段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