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央媒看陇南】哈达铺粉条产业迎来“三级跳”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从富了一户人到富了一个村,近30年间,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玉岗村的粉条加工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由于气候寒冷干旱,人均耕地只有0.53亩,过去,玉岗村的老百姓只能将产量较高的土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老一辈人更是经常把土豆当成主食吃,“锅子里煮的洋芋蛋,灶头里烧的羊粪蛋”。

穷则思变。上世纪90年代,玉岗村现任村支书闵东平和其他11户村民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每户贷款1.5万元,开起家庭小作坊,将“顿顿都离不开”的土豆加工成粉条。

据闵东平回忆,当年的条件极为简陋。他和妻子负责所有的生产流程,加工场地就是自家的院子,支起煤炉和晾粉架后,“挤得人连身子都转不过”。最难的是粉条出锅后会很快黏连在一起,他只能在天气能够自然制冷的冬月忙活一阵子。

然而,凭借着这门手艺,闵东平一家还是成为村里的“冒尖户”,最多的一年收入达到12万元。看到粉条能挣钱,其它村民也纷纷效仿。2004年左右,村里已经有了24家粉条加工小作坊。

少数人钱包鼓起来了,但玉岗村依旧没有摆脱贫困的面貌,直至2013年还有125户527人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40.76%。

2016年,当选玉岗村村支书后,闵东平便想着从村民最熟悉的粉条加工产业入手,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吸纳整合零散小作坊,2018年,闵东平发起成立了薯久源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投资新建标准化粉条加工厂,配置冷库,购入整套全自动粉条生产设备,让“粉搅拌—冻库冷冻—化冰—散条—晾晒—入库”一气呵成。

125户贫困户以144.85万元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薯久源”,每年按8%进行保底分红。此外,还有30多位村民在这里就业。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近期,玉岗村粉条产业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央财经大学校党委选派到宕昌县达铺镇玉岗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田光华的对接下,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又组织企业为哈达铺土豆粉条开展了“三品一标”认证、商标注册,并改进了粉条生产工艺,使粉条加工更加专业化、标准化。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品包装焕然一新,有了适合家庭一次食用的小包装粉条,还附有详细食用方法。

与此同时,田光华积极联系学校食堂,研究开发粉条菜系,在学校和校友中间广泛宣传,使哈达铺粉条在短短两个月内销售了62万元,并与北京、兰州等企业建立起长期供货关系。

产业蒸蒸日上,让老百姓坐享“红利”。据介绍,当前合作社已经取得营业执照、食品加工生产许可证,被授权使用“玉岗”商标,形成了从土豆种植到加工土豆淀粉、生产粉条、网上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截至目前,为农户分红39.64万元,其中入股分红7.64万元,劳务分红32万元。

 

浏览数100 点赞数0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