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康县:驻村帮扶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盛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脱贫攻坚的阵地上,康县委宣传部派驻的母家河村、牛头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载体、祛陋树新,把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领导离不开......精神脱贫目标详,两不愁和三保障......康县文明十八条,条条都和你有关......高价彩礼弊病多,思想一定要改变......”,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课堂把“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普通话”变为“地方话”,“我不识字,以前听政策,说实话,听不太明白,现在宣讲就像拉家常,大家爱听也听得懂。”母家河村村民母红梅说。“群众在哪里,宣讲课堂就在哪里,我们的宣讲还要上接得上’天线’,下接得上‘地气’”母家河驻村帮扶队负责人说。驻村帮扶中,帮扶队通过理论宣讲、法治教育、文化服务、科普宣传、体育健身等主题实践活动,传递党的声音,倡导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营造浓厚氛围,村上的文明新风徐徐吹来。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牛头山村七岁的杜星月用稚嫩的童声认真地读着文化墙上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牛头山村把文化墙作为培育群众的前沿阵地和窗口,围绕党的惠民政策、扶贫措施、扶贫成效、好人好事、村容村貌、移风易俗等内容,依托村主要干道两旁房屋、墙体、公路挡墙等阵地,以村组为单位,科学合理建设文化墙。目前,村组文化墙实现了全覆盖,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让群众在无声中接受了教育和引导。

防控抗疫一线、防汛抗洪阵地、四类人员家中都有“红马甲”的身影,母家河村、牛头山村志愿者化身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张红色“名片”,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疫情面前,人人有责,叔叔,值班表上把我排上。”牛头山村唯一一名大学生张小霞,主动请缨,神情庄重地接过志愿者红马甲。“母家河村的山体滑坡机械清除已经完毕,现在所有志愿者一起开展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尽快清除废墟、垃圾,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母家河村志愿者母云斌对待命的100多名志愿铮铮有力的说道。“你看,你的被套、枕巾、衣服都脏了,现在村上专门配发了洗衣机,我半个月上来换一次,洗好了,给你带回来。”巾帼志愿者牛头山村张凤梅对低保户高金莲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换下脏被套。“我也是边学边理,但我高兴的是,这些五保户、空巢老人就不用到镇上理发了,清清爽爽的也舒服。”母家河驻村帮扶队队员、志愿者李鹏拿着理发的推子忙碌着。“这些穿红马甲的人,和我家里人一样,他们来了我踏实、我高兴!谢谢他们!”牛头山村五保户李宗耀感激地说。母家河村、牛头山村在驻村帮扶中,持续不懈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主题党日,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与康县志愿者服务活动同频共振,助力乡村振兴。

深耕厚植普锦绣,文明风气起踏歌行。母家河村、牛头山村只是众多康县驻村帮扶队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康县各驻村帮扶队在脱贫攻坚帮扶中,既紧抓物质脱贫,通过“输血”达到“造血”,又狠抓精神帮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把“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挖掉“穷根”,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盛开在美丽的康县大地,在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熠熠生辉。

 

文:杜宁生

监制:张  康  审核:崔丽红  编辑:秦小丹

浏览数125 点赞数4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