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央媒看陇南】甘肃礼县 创新产业带贫机制做活扶贫文章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甘肃省礼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出台《礼县“一扶一带”产业扶贫奖补暂行办法》,通过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和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在“一扶一带”产业扶贫政策等的带动下,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3000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7179元。仅2019年,全县就有6256户、27431名贫困户靠产业脱贫,占全县总脱贫人口的80%。

依托机制创新 放大带动效应

在江口镇塄上村的礼县金鸡产业扶贫生态园,传送带源源不断地把新鲜鸡蛋运送到包装车间,工人们则忙着分拣包装。公司负责人张凯华介绍,养鸡场目前青年鸡存栏30万只、产蛋量每天28万枚,而养鸡场的工人有四成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工资3000元到3500元。

金鸡产业扶贫生态园是“一扶一带”扶持的带贫企业,项目总投资2.9亿元。其中,礼县投资2.31亿元,主要用于厂(场)房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北京德青源公司投资5900万元,用于生物资产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此外,由县政府配套建设桥梁、道路等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带动5447户贫困户稳定分红、1000多人就业,解决全县56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

礼县不断强化产业扶贫机制创新,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产业扶贫领导小组,下设7个重点产业开发小组,实行产业包抓责任制。同时,注重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制度激励作用,坚持放大奖补政策扶持带动效应,整合筹集1.05亿元资金投入产业扶贫,全力落实“一扶一带”奖补政策。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9.27万亩,落实土地流转奖补资金1984.44万元,带动98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培育多元产业 拓宽增收渠道

草坪乡芍药村药农杨宏昌说:“由于草坪乡出产的药材品质好,加上乡党委和政府对种植中药材上的技术指导和各方面的扶持,这几年大家种药的积极性很高。只要勤劳肯学习,一年收入三五万元不是问题。”草坪乡坚持走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中药材种销模式。去年,全乡栽植约1.2万亩中药材,发展产业带动482户、1879人脱贫。

礼县按照南椒北果,东菜西药、整县畜牧、川坝蔬菜、半山薯菜(油)、高山药材的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多元富民产业培育,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全县建成750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发展130万亩经济林果、11.5万亩中药材;建成514个规模养殖场,发展1068户养殖大户;农业特色产业覆盖行政村比例达到100%,发展小庭院、小家禽等“五小”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2万户。

同时,礼县着力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有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量。全县累计40家企业完成“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认证面积48.3万亩、畜禽类认证16.3万只。礼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苹果、大黄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大黄质量安全示范区等。

延伸产业链条 增强带贫能力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礼县春天药业负责人说:“公司今年计划在草坪、白关等乡镇建成4000亩大黄种植基地,带动113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直接带动2100多户中药材种植户增产增收。”

礼县依托“一扶一带”等政策,激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发挥产业组织优势,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带贫模式,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持续加快全产业链创建进程。同时,建成万亩大黄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成立了礼县大黄研究院,全力推进大黄产业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条。2012年以来,全县引进6家企业,直接带动6101户、2.44万名贫困户增收。

此外,礼县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持续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努力提高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仅去年,就帮助10791人完成技能培训,输转12.03万名劳务工人;组建35个各类劳务中介机构,发展3568名劳务经纪人,创收26.59亿元。礼县劳务办负责人介绍,县委、县政府今年先后出台外出务工期间贫困劳动力交通生活费补助等措施办法全力消除疫情影响,截至3月底已组织8万名劳务工人。

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韩文彦
浏览数116 点赞数1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