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夯实基础设施,新业态发展快起来
“叮咚、叮咚”……订单声此起彼伏,快递车辆往来穿梭,从国庆假期到现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的高志东忙得不亦乐乎,“花椒收成好,网上订单数量上来了,真是忙不过来啰!”
40多岁的高志东已经卖了20多年花椒。“刚开始那会,天蒙蒙亮就得背上干粮出门,走几个小时的山路,进村入户收花椒。”高志东说,“现在开车收货,快递发货,效率高了好多倍。”
陇南市地处甘肃东南,花椒口感纯正,品质上佳。但碍于深沟大山,交通不便,花椒销路不畅。陇南市提出“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依托电商把优势资源与全国大市场对接。
“制约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物流效率低、成本偏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加快补齐交通设施短板,率先畅通物流“微循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产品运得出、供得上,才能卖上好价钱。
陇南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快递车进村方便了,名优特产飞出大山。
“‘最后一公里’通畅,开网店准错不了!”靠着双腿跑遍附近沟沟壑壑的高志东,看到硬化路串起了大村小寨,外纳镇并入了高速公路,快递车直接开进村,不用再为收货难、发货难头疼。高志东做了个大胆决定:贷款开公司、做电商。“大件货走高速,货运成本降一半;网上下单,电子支付,最快两个多小时就送达。”通过电商,高志东的花椒已在20多个省市打开市场,甚至销往国外,最大一单足足有7吨。
路通了,更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城乡间流动,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