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16日电 (通讯员 刘敏 乔伟 )初识老谈,是在他家门前不远的文化广场上,老谈正在修剪广场四周的绿化带,看到老人亲和的笑容,便能让人感受到他平凡善举背后,那闪光的温暖。
老谈今年已经66岁,本名叫谈林,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家住成县镡河乡镡河村韦家坝社。平日里老谈乐于助人,自打镡河村的古渡镡河文化广场建起后,老谈一直坚持义务打扫广场内外和公厕的卫生。老谈家正好在通往镡河乡政府的公路边,和老伴马彩霞经营着一家不大的百货商店,遇到雨雪天气,他都会在门口设立警示牌,站在路边告知来往车辆司机前方路况,并提醒他们注意行车安全。因此,乡村的干部和村里街坊四邻都亲切的叫他老谈。
当问及老谈,为什么要坚持打扫广场上的环境卫生。他说,“镡河是成县的南大门,韦家坝是进入镡河的第一站,进来一看,卫生方面亮堂堂,让大伙非常舒心。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老党员,干不了重活,就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没有想着要报酬,把广场打扫干净一点,给家乡增添点光彩。”
现在的镡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到处脏乱差,垃圾成堆,养殖的人都乱养,不规范,环境卫生特别差。修建广场征地时,好多群众质疑修那干啥,有啥意义。老谈就告诉他们,“党的政策好,为了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给村上修建文化广场,不但改变我们村的旧貌,还让我们休闲娱乐有了去处,我们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不支持呢?”
1972年老谈光荣参军入伍,在兰州华林山服役当汽车工程兵。1977年退伍回乡后,先在县交通局运输队开车。1980年,老谈由于舍不得家,就在镡河当地找了个临时开车的活计。热心的老谈,回家后还担任了镡河村村民兵连长,期间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91年又当了镡河村韦家坝的社长,帮助韦家坝人又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据村上年龄大点的老者回忆,“现在韦家坝用的照明电就是老谈在1993年当社长的时候拉通的,解决了当时22户108人的用电问题。”
据老谈回忆,当时村里经济困难、拉电资金不足,村民共同集资,最后还差200元,买不来材料,电就是拉不通。我作为社长,就以个人的名义贷款200元,解决了当时韦坝村人的用电问题。虽然当时条件困难,但能带动群众把电拉通,让家家户户都受益,我也感到心里美滋滋的。”
老谈的老伴马彩霞今年56岁,几十年来老俩口相濡以沫,也是周围群众口中幸福的老俩口。当被问及,老谈乐于做公益事业的事情,她就笑着说:“多年来,老伴一直坚持做好人好事,把家里的事情都扔下,还三天两头跑去开会,咋那么积极的,又没人给发工资。当时孩子也小,家里的啥都要我操心弄,说真的一开始很不理解,也有很多怨言。现在孩子们都长大成家了,我也对老伴做法慢慢理解了,也帮助共同参与打扫社里的卫生,我们门前屋后的路面干净了,广场上的欢声笑语也多了,我们干公益事业劲头也十足,周围的群众深受感动,也积极响应参与进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
2014年,老谈老俩口又开了间百货小卖部,方便、服务过往周边群众。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老伴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今年去医院检查出脑梗塞、脑萎缩、脑缺血,干不了重的,但一直坚持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伴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做公益事业精神也深深鼓舞着我。”马彩霞说。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谈思想比较积极,会参与村上所有的公益事业,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比较好,给村上的年轻人能够作一个很好的示范。”镡河乡党建办主任张亚强介绍说。
谈及未来,老谈说,“虽然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像以往一样为大伙儿服务,继续把环境卫生打扫好,给大家做个表率,这才是人活着的意义。”
老谈虽已渐老,却无怨无悔地和老伴为公益事业和镡河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虽年老体弱,却几十年来一如既往的坚守做着公益事业。常言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希望老谈今后的日子健康平安,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