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央媒看陇南】久久为功磨一剑 贫困山乡绽新颜——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的调查与启示

来源:人民日报

头图.jpg?x-oss-process=style/w10

康县地处秦巴山区中南部,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21个乡镇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5.2万户农村人口80%以上分散居住在2967平方公里的高半山、峡谷河道及林缘地区,是第一批国列贫困县和58个片区特困县之一,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37.04%。“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屋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曾是当地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浙江省“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成功经验,在“5·12”地震灾后重建基础上,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增进农民群众福祉的重要载体,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全域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产业特色鲜明、群众生活富裕、乡土文化繁荣、乡风文明和谐、充满发展活力的美丽乡村。截至2020年底,康县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2镇16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先后荣获“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2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2017年省委省政府在康县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2020年12月,甘肃省政府、农业农村部、世界旅游联盟、法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联盟联合在康县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受到与会海内外嘉宾的广泛赞誉。

康县十年如一日,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巨大成效,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也走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理念的典范,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学习借鉴价值,形成了机制完善、经验成熟、许多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康县模式”。经过深入调研和系统总结,“康县模式”的做法经验和启示价值可以概括为8个方面。

1 绿树掩映中的康县望关镇徐罗村.jpg?x-oss-process=style/w10绿树掩映中的康县望关镇徐罗村

一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任接着一任干

康县美丽乡村建设最早始于“5·12”地震灾后重建。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康县是重灾区之一,农村又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房屋、道路、桥梁等设施损毁严重。灾后重建过程中,康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将房屋重建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与道路、桥梁恢复重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统筹推进,把245个灾后重建居民点初步建成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县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一号工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工作理念、思路、政策、措施、力度等方面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不变换频道、不偏离靶心,十年如一日、十年磨一剑,才取得了今天这样巨大的成效。

2 康县寺台镇杨湾新村   镡世理摄.jpg?x-oss-process=style/w10

康县寺台镇杨湾新村 镡世理摄

二 激发干群积极性 “要我干”变“我要干”

抓美丽乡村建设,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是首要前提。在工作之初,康县一些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这项工作认识和理解不够,有的认为灾后重建已经作了极大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没那个能力和本事;有的认为康县脱贫攻坚任务非常繁重,建设美丽乡村是与脱贫攻坚抢资源,会影响脱贫攻坚成效;有的认为康县财力弱,建设全域美丽乡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这些怀疑、质疑,康县通过分批组织县乡村社各级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外出学习统一干部思想;通过深入调研、细致工作打消群众顾虑;通过典型示范倒逼干群动力;通过奖补机制撬动群众投入。

3 康县阳坝镇郑河新貌   赵国栋摄.jpg?x-oss-process=style/w10

康县阳坝镇郑河新貌 赵国栋摄

三 以规划为龙头 以设计为蓝本

康县从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始终把村庄规划摆在重要位置,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其他各项规划相衔接、相协调,用高质量、可操作、能落地的规划设计指引建设、调配资源、凝聚力量,避免因规划失误造成资源错配和浪费。

4 康县城关镇凤凰谷村 陇南康县扶贫办供图.jpg?x-oss-process=style/w10

康县城关镇凤凰谷村 陇南康县扶贫办供图

四 多个管道进水 一个龙头出水

康县是片区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能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且各类资金分散于各部门,难以发挥最大效益。面对部门条条框框规定和美丽乡村建设真金白银需求之间的矛盾,康县对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捆绑使用,建立“多个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整合机制,让分散的项目资金“握指成拳”,发挥出最大效益。

5 康县阳坝镇田坝村 镡世理 摄.jpg?x-oss-process=style/w10

康县阳坝镇田坝村 镡世理 摄

五 各炒一盘菜 共办一桌席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涉及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头绪多、任务重,需要集中各类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康县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有效发挥各行业部门的专业特长,全力调动各级各部门共建美丽乡村,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谋划,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6 康县王坝镇廖家院新村广场   张军 摄.jpg?x-oss-process=style/w10

康县王坝镇廖家院新村广场 张军摄

六 共建共管共享 常绿常新常美

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重建更重管,坚持建管并重、管用并行,创造性落实省上关于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的《指导意见》,明确管护主体、明确管护标准、明确资金来源,持续巩固建设成果,实现常绿常新常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7.jpg?x-oss-process=style/w10

七 内外兼修 形神兼备

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外在美”与“内涵美”并重,夯实党建之根、提升功能之基、塑造风貌之形、弘扬文化之魂、培育文明之风、厚植良善之治,在提升乡村功能、彰显乡村韵味的同时,注重以农村基层党建为核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不断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核和灵魂。

8 康县长坝镇花桥村  何昱 摄.jpg?x-oss-process=style/w10

康县长坝镇花桥村 何昱 摄

八 生态出“钱景”,美丽生“财富”

康县坚持把发展美丽产业、做大美丽经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山大沟深耕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放大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创新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全域环境绿美净、全域电子商务、全域旅游景区“四个全域工程”,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真正让大自然赋予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浏览数143 点赞数4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