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甘肃新闻2月2日电 (通讯员 焦杨红)2020年,中建集团扎实推进康县定点扶贫工作,打好产业、就业、教育、消费、党建扶贫“组合拳”,帮助康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中建集团连续3年获评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最高等次评价,先后获评央企年度扶贫责任企业、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扶贫经验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企业扶贫蓝皮书》、国资委《脱贫攻坚·央企力量》,获评“中国企业精准扶贫综合50佳案例”和“志愿者扶贫50佳案例”。

开辟扶贫产业“新领域”
坐落在康县岸门口古村康养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燕河湾民宿,依托境内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朱家沟传统古村落,以红色记忆和农耕文化体验为特色,以“乡村旅游”和“民宿体验”为出发点,以康养度假为主题,开发“康养+医养+乡村旅游”新模式, 促进文旅、农旅、电商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展示了康县美丽乡村的魅力,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
“自去年五一开业以来,游客不断,尤其是节假日更是爆满。”该民宿负责人朱彦杰说,“随着河两岸栈道及景观、后山健身步道的竣工,民宿品味又得到了一次提升。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游客会更多。”
中建集团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结合康县发展“全域旅游”整体规划,帮扶打造了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园,该项目是中建集团定点帮扶康县精准扶贫项目,是推动康县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惠民工程。目前,一期、二期项目均已开园运营,依托该项目康县成功申报岸门口古村康养旅游4A级景区,进一步提升了康县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品位。

为持续提升景区承载能力,吸引更多游客,2020年,中建集团投入帮扶资金2400万元实施提升完善工程,打造了燕子河两岸栈道及景观、后山健身步道、排水渠堤岸加固防护及景观、园区绿化及亮化工程、朱家沟古村提升改造等四个项目。同时,中建三局投入帮扶资金8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园一二期工程和朱家沟村的风貌改造。此外,中建集团还投入110余万元打造了康县陇原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康县千通蚕丝开发公司扶贫车间、康县长坝山根和付坝食用菌香菇(夏菇)生产基地等33个扶贫车间,带动了180多人就近就业,惠及群众500多人。
2020年5月23日,康县兴源土特产公司2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地打包、装车,准备把价值40多万元的6000盒“康县粽子”“远嫁”北京。

康县黑木耳、香菇、天麻、土蜂蜜、茶叶、核桃等地道“山珍”深受中建集团青睐。“去年为了更好地带动贫困户增收,公司在中建集团的帮扶下,4月初派人外出学习粽子加工技术,回来后便开发出了板栗鸡肉、咖喱牛肉、黑糯米粽、红豆沙粽等四种粽子。”该公司总经理郑文山说,包粽子的原材料都出自康县本地,质量上乘,深受顾客喜爱。
据了解,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康县农特产品滞销,中建集团通过摸底调研,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优先推介滞销产品,6月底即已完成年度消费扶贫责任指标的130%,有效缓解滞销局面。同时,开发了具有康县地域特色的高附加值产品—粽子和月饼,拓宽了当地龙头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通过线上线下累计采购帮销康县农特产品1968万元,扶持贫困群众达6483人。
搭建就业供需“直通车”
2020年9月24日,CCTV4 《中国新闻》播出《百村脱贫记(十五)甘肃康县“建筑劳务示范村”:“劳务扶贫”断穷根》,重点报道了中建一局和康县联动,打造了33个“建筑劳务示范村”,探索出了“从农民向农民工再向产业工人”转变的劳务扶贫模式,实现由“劳务带头人+贫困户”模式向“建筑劳务示范村+劳务公司”的转变。
今年43岁的王样勤,曾是康县长坝镇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王样勤在工地上不断锤炼自己,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建筑业的行家里手,实现了增收致富。
“现在每月能有7千元收入,以前修房子、母亲生病的欠款,马上就还清了,接下来我就可以一心给孩子攒学费了!”王样勤到西安户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1年多了,从零开始学习木工技能,很快成了木工班组技术能手,工资月月攀升,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了保障。
就在两年前,王样勤还在为如何还清因为修房子和为母亲治病欠下的15万元外债而一筹莫展。“没钱,这可咋整?”借助康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东风,王样勤迎来了摆脱贫困的机会。
为了能更好地落实定向劳务输转,康县还建立了劳务带头人和务工人员数据库。康县劳务带头人张杜建说,定向劳务输转协作有助于增强农民就业的精准性。
据了解,去年年初,为了应对疫情对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以稳就业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中建集团统一部署下,中建一局率先启动绿色通道,招录康县农民工返岗复工,捐资打造33个建筑劳务输出示范村,为康县整建制有序输转高技能务工人员奠定基础,同时为提高建筑工人劳动技能,捐资开办建筑培训班,用于建筑工人劳动技能培训。中建三局与康县签订建筑劳务框架协议。目前康县已有两家劳务公司、多个劳务班组到中建一局、中建三局就业,初步形成了“劳务公司+劳务示范村+劳务带头人+贫困劳动力”的劳务扶贫模式。2020年累计吸纳2372名康县籍务工人员务工就业,实现劳务收入6050万元。
开启全面小康“快进键”
中建集团结合康县整体规划,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从基层党建、危房改造、人饮工程、劳务输转、农特产品销售、教育培育、卫生扶贫等方面开展帮扶,为康县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下了“快进键”,注入了“新活力”。
“全校师生终于告别小煤炉了,迎来了清洁、干净的暖气,今年的冬天会很暖很温馨。”2020年10月26日,康县店子乡中心小学校长杨小平表示。
康县店子乡地处偏远、气候高寒阴湿,冬季取暖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以前每个教室安装一个煤炉子,不仅不卫生、取暖效果不太好,而且还存在着煤烟中毒的安全隐患。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建集团向该校捐赠安装了两套供暖设备。
据了解,2020年,中建集团和各子企业向康县教育系统捐款捐物325.9万元,采购及捐赠电脑214台、多媒体一体机60套、学生课桌椅2241套,配置到全县40所偏远乡村学校,惠及70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向360名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近20万元。今年该集团计划为康县更多的学校安装先进供暖设备。
为助力康县疫情防控,中建集团旗下中海集团、中建一局等单位为康县捐赠一次性口罩2万余只,缓解了防疫口罩紧缺问题。中建一局捐赠50万元购置了3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相对偏远的店子、两河、寺台三个乡镇卫生院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市政西北院划拨专项党费2.24万元,为阳坝镇34个自然村防疫执勤点购买工作服150套。
针对因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难的群众,中建集团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通过前期摸底调查,筛选出359户因病致贫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了中建集团“救急难”救助金100万元,缓解了贫困家庭燃眉之急。
去年8月,康县发生暴洪灾害,中建集团多方筹措,及时向康县捐款50万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中建一局还对党建结对村进行慰问,送去了总价值3.46万元的慰问物资,并提供了35万元党建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捐赠了13万元的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中建三局三个村捐赠专项党费9万元、抗洪抢险救灾资金16万元并在村里开设了扶贫超市。中建市政西北院捐赠救灾资金6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帮扶资金12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
中建集团在着力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完善造血功能,充盈发展空间。2020年中建集团投入帮扶资金98万元用于康县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农业实用技术、各级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了干部群众的脱贫致富技能和内生动力。在岸门口镇杨家河村举行“我迈步、你康福”文明习惯养成公益扶贫行动,短短4个月,杨家河村从一个深度贫困村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典范村。康县文明委号召全县学习借鉴“杨家河经验”,更是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新风尚,成为了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全域绿美净的标杆和样板。
据了解,2021年,中建集团将因地制宜谋划好实施好2021年帮扶工作,聚焦康县优势,持续深化产业帮扶、发挥好康县旅游产业示范园作用,深入推进劳务就业协作,精准开展消费帮扶、继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商品化建设,巩固提升教育、卫生脱贫成果,创新开展党建联建,为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不断地贡献“中建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