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央媒看陇南】甘肃武都区大力推进百公里油橄榄“绿色长廊”建设

来源: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张虎伟 赵振 记者王斌报道 嫩绿娇红次第更,乡村暖日喜春耕。行走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河谷和几条高速公路沿线,眼底绿意涌动,心中清香阵阵。武都区乡村两级干部和群众正在绵延的河谷和高速公路旁种下象征和平的生态之树——油橄榄。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年初,甘肃省启动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特色优势产业数量、规模、产量、质量大幅提升,产值力争翻番,实现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

作为中国的橄榄之城,武都区围绕打造“中国橄榄之城”目标定位以引种试验、良种繁育规划建园、栽培管护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油橄榄基地建设、科技研发、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计划在未来三年通过栽植扩面和高接换优等措施,实现油橄榄产业倍增目标,全面开启农业产业现代化新征程。

洛塘镇位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处,曾因地远路差、深居山间而致贫。然而这里气候湿润、温度适宜,为种植油橄榄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洛塘镇楼房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拿着铁锹、锄头等工具举锄刨坑,挥揪铲土,干的热火朝天。

洛塘片区由于林地覆盖面积广、山大沟深,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如何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成为破解乡村振兴之题的关键。在海拔、土壤条件适宜的区域发展油橄榄产业,不仅可以实现生态涵养,也能让当地群众实现致富增收。楼房村村民张勇常年在外务工,劳务输转一度成为他脱贫增收的唯一途径。回忆起自己当初种啥啥不成,挣钱只能去出门的场景,他依旧记忆深刻。“以前种了核桃,但由于病虫害严重,一年也收成不了多少,改种油橄榄之后,收成上去了,收入也多了。”对于发展油橄榄产业张勇满怀期待和信心。

连乡成片、集群成链。为实现产业发展倍增目标,武都区拉开架势,坚持走绿色生态循环发展路子,积极打造白龙江河谷和高速公路沿线油橄榄“生态长廊”。

今年,洛塘镇计划栽植油橄榄树苗24000株1100亩。连日来,洛塘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油橄榄树苗栽植。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让橄榄之城的特产优势充分显现,一条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路也将越走越宽广。

2021年武都区将计划新栽植油橄榄面积50347.6亩,未来三年陇南全市将计划建成白龙江沿线百公里油橄榄绿色长廊,基本实现最佳适生区全覆盖,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

 

浏览数117 点赞数5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