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央媒看陇南】甘肅武都:生態茶書寫致富「大文章」

来源:香港商报网

近年來,甘肅省武都區楓相鄉立足全域綠水青山的生態資源優勢,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群眾長久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大力培育和發展生態茶葉、生態特色養殖、魔芋、竹筍、食用菌、勞務輸轉、農村電商等多元產業,增強群眾「自我造血能力」,調動群眾發展增收產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楓相鄉立足生態優勢,在張家院村打造以茶為「媒」,集農家客棧、鄉村旅遊、茶葉加工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示範村。
在滿山茂盛的叢林裡,放眼望去,大小茶園星羅棋布,茶農在成行的茶樹旁精心採摘明前茶嫩芽。為了激活茶產業活力,楓相鄉結合「三變」改革模式,盤活百年茶樹種植面積7600畝,示範種植龍井43號100畝,通過引進茶葉收購、加工企業,僱傭茶葉加工人員,直接或間接的帶動了茶農增收。
「這兩年在鄉政府的領導下,我們重視茶園管護,加上我們的氣溫較好,春茶要比區內其他地方的早半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專門在家管護茶園,現在要抓緊時間採茶,搶抓市場賣個好價錢,比打工好多了。」正在採茶的唐俊會笑著說,自楓相鄉布局「茶葉產業經濟帶」建設以來,部分像唐俊會一樣不外出務工的群眾大部分時間都在茶園忙活,一年下來收入也能上萬元。在家種茶既掙到了錢,又照顧了家庭和孩子,總體來說很實惠。
與此同時,張家院村茶葉加工小車間也沒閒著,他們搶收青茶、搶抓生產、搶佔市場。「我炒的第一批春茶已全部預訂完了,現在正準備炒第二批」正在自家炒茶的劉興明介紹道,目前要提高青茶採摘收購,加大加工力度,加強宣傳推廣,著力實現產銷有效銜接。
據了解,武都區茶葉分布在裕河鎮、洛塘鎮、五馬鎮、楓相鄉四個鄉(鎮)。裕河鎮茶葉年產量在8噸左右,其中龍井約2.5噸、毛尖約5.5噸,累計帶動貧困群眾160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全區共有3.25萬畝茶園,採茶面積1.5萬畝,豐產茶園面積0.8萬畝已陸續進入成熟採摘期,年產量10.5萬公斤,產值8400餘萬元。(記者 寇剛 通訊員 王文濤)
浏览数89 点赞数2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