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时下,走进甘肃省康县白杨镇的桂花庄,一幅绝妙的山水田园画跃人眼前。
潺潺小溪穿村而过,栈道旁、广场边,一簇簇芭蕉高达四五米,亭亭而立。叶片硕大,遮蔽成荫,树木参天,有笔直的楠木和枫树、攀沿而上的禾雀花、苍穹的青檀、婀娜的垂柳……
千年金桂十里飘香(龙彪 摄)
沿着青苔布满的石阶拾级而上,一颗树围3.1米、高16米的千年金桂坐落在村子中央,很是夺人眼球,根深叶茂,冠盖如伞,花香沁人心脾。游客络绎不绝,放眼望去整个村子在桂花香气的笼罩下一派向荣。
康县白杨镇桂花庄,位于康阳路中段,距离县城约47公里处,是一个“房在景中、景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具有康南风情的原生态旅游景区,因村庄内生长着一棵1500多年的金桂树而得名,每逢农历八月,桂花盛开,香飘十里,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休闲养生。
很难相信,9年前的桂花庄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村庄道路泥泞不堪、房前屋后柴草乱堆、河沟路旁垃圾乱倒,“人居环境脏乱差,群众增收致富难”是彼时桂花庄的真实写照。2013年,桂花庄被列为全县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村,按照县委“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毁一株草、不挪一颗石”的“四不”建设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山、水、石、古树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保护传承古村原貌为重点,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源,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解决水、电、路、房等问题,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蓝地绿、村美院净”取代了原来的“脏乱差”,如今的桂花庄既能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又能记得住乡愁。这里,俨然已成为康阳路上百公里文化旅游风情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清澈的小溪环村流淌(龙彪 摄)
处于特殊地理环境的桂花庄村,自古以来盛产香菇、天麻、土蜂蜜等各类土特产品,但因长久以来的信息闭塞和观念落后等原因,好山货卖不出好价钱。
“2013年,村里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当时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建设出来的效果非常好,村子变美变好了,但是我们的群众收入还是上不去,如何带领大家增收致富成了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李进贵接着说道,“幸好我们村里来了大学生村官刘慧兰,她在村里开办了第一家淘宝店,村民们把特产都拿来让她帮忙销售,价钱比原来高多了,销量也非常好。”
同时,村里根据游客的消费理念和网购需求,大力发展大鲵生态养殖、天麻、香菇、食用菌特色种植等特色产业,并成立康县桂香园乡村旅游度假有限公司,全村开办了1家农家乐、4家农家客栈,成功举办了三届文化旅游美食节。“这些年,来考察的领导和旅游的游客非常多,群众依靠乡村旅游和销售土特产品,群众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李进贵说。
曲径通幽、人间仙境(龙彪 摄)
桂花庄不光“靓”环境,富村民,还注重内在气质的提升。
桂花庄深入开展文明建设系列活动,以“六争六评”、全域“绿美净”、“家洁院净村美”“美丽农家庭院”等各类专项活动开展为载体,精心组织,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推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村美民富的桂花庄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两年来,白杨镇抢抓‘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国际大联盟论坛落地康县的政策机遇,通过文旅示范村巩固提升项目,对村内设施进行了再提升改造,推动乡村民宿和农家乐规范有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丰富配套产业,满足游客需求,带动村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镇党委书记孙成华说。(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崔丽红 龙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