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央媒看陇南】甘肃陇南:科学种木耳 致富有盼头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李鸿斌

初秋时节,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黄渚镇富燊农业合作社木耳种植基地的地栽黑木耳进入了采收期。 

9月7日,在位于成县黄渚镇柏湾村的富燊农业合作社木耳种植基地内,一排排乳白色的菌棒规则有序地排列在田间,菌棒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木耳,一个个肉嘟嘟、圆滚滚的木耳宛如水墨画中的黑牡丹在菌包上竞相绽放,忙碌的村民们正抓紧时间采摘和晾晒。附近村社的留守妇女们,一边从菌棒上迅速把鲜木耳采下来,一边把黑木耳搬去称重、晾晒,种植基地内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采摘晾晒图景。

地栽黑木耳也叫做“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一种直接将袋料露天放置在田间地头或果园林下进行黑木耳栽培,经济效益和营养价值远高于大棚内黑木耳。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使产品实现了天然无公害,既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又提高了产品商品性,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合作社管理员柏宝良告诉记者,富燊农业合作社占地面积30多亩,目前共栽种菌棒约面积十多亩。从去年开始筹备组建合作社,主要生产地栽黑木耳,着力发展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计划通过合作社种植、农户参与采摘的方式,逐步形成一条日益壮大的产业发展模式,助力群众就业增收致富。由于地栽黑木耳纯天然,无任何药剂,口感非常不错,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正在逐步进入本地及周边市场。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富燊农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邀请技术员开展木耳栽培技术培训,在前期认真做好木耳菌包入棚、下地前的准备工作,合理安排养菌、刺孔、挂袋以及后续的浇水、晒袋等工作,坚持科学指导、规范化操作、用心栽种保品质,有效提升木耳产量;在木耳采摘过程中,合作社积极帮助附近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实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带动了他们脱贫致富。同时,合作社在依托超市、特产店等线下销售的同时,积极拓展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平台,利用线下线上多渠道、多途径销售成品耳,逐步提升木耳产业效益。

目前,地栽黑木耳正逐步发展成为富燊农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特色产业。

(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浏览数202 点赞数16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