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央媒看陇南】陇南武都疾控人:疫情防控一线的"侦察兵""排雷兵"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4日电 (通讯员 王肖晶 焦小菊 李剑超)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陇南市武都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采集样本、密切追踪,每当接到调查任务,他们身穿防护服上阵……

  流调“侦察”:与密接人面对面

  每天早上,武都区疾控中心的流调队员接到疫情协查函后,便开始了一天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生物样品工作,他们中间有一些人已经连续奋战超过13天,有些人忙完一天的工作已经是次日凌晨。

  流行病学调查组是这支队伍的“侦察兵”,寻找病因和危险因素、联合相关部门追踪密切接触者……这些工作虽如大海捞针,却像侦探破案,不能放过蛛丝马迹,也不能留下一点漏洞。

  在每次调查处置中,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流调、寻访和追踪密切接触者、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和隔离留观、将调查情况汇总上报,是每位流调队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47岁的任贵清是武都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从事公共卫生行业27年的他,从10月18日兰州出现确诊病例以来,每天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说:“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相当于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龙头,如果没有很好的流调,那么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将会相当困难,所以我们的流调队员相当于是疫情防控中的‘侦察兵’,而流调检验组就是疫情防控中的‘排雷兵’。我们只有知道病毒在哪儿?怎么来的?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打败它。”

  确诊病例都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感染源可能是哪里,这些信息都是制定疫情防控措施的关键依据,而这些都需要流调人员从繁杂的信息当中抽丝剥茧逐一落实,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快速高效的流调溯源,才实现了对病毒的 “围追堵截”。

  检验“排雷”:每次操作都有被感染风险

  刘瑞丽是武都区疾控中心一名年轻的检验员,她每天和同事们一起要检验400-500份的核酸样本,连续的加班熬夜已经成为了她工作的常态。

  10月26日晚上7点,刘瑞丽像往常一样收拾东西准备出门上班,这时7岁的儿子突然跑过来抱着妈妈,眼泪汪汪的对她说:“妈妈,你能不能今天不上班?多陪我一会儿?”刘瑞丽说:“宝宝听话!你知道妈妈的工作就是‘病毒猎手’啊!而且单位上还有那么多的叔叔阿姨都在加班,妈妈也不能当逃兵。”听完这话,孩子默默的擦干了眼泪,故作坚强的说:“妈妈,你上班去吧!你要像奥特曼一样打败更多的‘病毒怪兽’!”转身出门后的刘瑞丽匆匆擦干了愧疚的泪水,继续奔赴战“疫”一线。

  而像刘瑞丽一样的检验员还有很多,任华萍、张晓冬、王丽、巩玉娟、唐芳兰……这些年轻的妈妈们都日夜坚守在防控一线,她们每次进检测室之前必须做到三级防护,穿防护服、戴防护口罩和面罩,然后进行核酸提取、体系配制、程序调试、上机检测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她们每天还要将当天的核酸检测结果,第一时间录入到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方便群众查询,通常当她们忙完这些工作走出单位时已是次日凌晨或者清晨。她们顾不上守护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却默默的把自己挡在了疫情面前,筑起了坚实的防疫堡垒!(完)

浏览数113 点赞数0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