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甘肃陇南宕昌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原则,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网格管理,聚力创建无疫小区(自然村),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强化党的领导,“树起一面旗”。
在全县75个住宅小区和1484个自然村整合组建临时党支部143个,领导和统筹各方力量,明职责、建机制,规范抓落实。组建党员突击队113个、党员先锋队400个、党员志愿服务队286个,设立党员先锋岗436个,悬挂党旗800余面,配发党员徽章5000余枚、“共产党员”红袖章4000个,通过“树党旗亮阵地、戴党徽亮身份、明岗位亮职责”,凝聚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合力,构筑“红色堡垒”。
明确任务目标,“绘好一张图”。
结合全县疫情防控形势,立足“十有”标准,出台《宕昌县无疫小区(自然村)创建工作方案》,明确组织机构、运行机制、防控措施“三健全”,宣传动员、管控措施、核检措施、监管措施、服务措施“五落实”,督促指导、激励保障、跟进调度“三到位”,督促各乡镇确立创建主题、确定创建目标、细化创建标准、倒排创建时限,列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推进计划和实施步骤,督促农村、社区全力抓好创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细化五级责任,“织密一张网”。
严格落实农村和社区疫情防控五级网格化管理要求,靠实县级包抓领导、乡镇和社区干部、网格员、基层医务工作者、片区民警防控责任制,建立“十户联防”工作机制,确定小区楼栋长129名、单元长465名,农村中心户长8000余名,明确职责、细化分工,构建沟通一致、协调有序、务实高效、快速运转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切实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小区防控防护网。
坚持分类施策,“建立一本账”。
围绕有备而战、有序应对,对各小区和自然村人员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建立《业主(户籍人口)花名册》《住户(常住人口)花名册》《小区(自然村)党员花名册》等基础性台账,建起核酸检测、居家隔离人员管控、老弱孤残群体扶助等过程性台账,切实做到一本账、底数清、情况明。
落实精准管理,“守好一扇门”。
严格落实三区管理要求,除封闭管控的2个重点小区之外,对其余73个小区全部落实“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管控措施,在各小区和自然村只保留一个必要出入通道,设立24小时值守监测卡口,严格落实查码、查证、询问、登记等措施,除疫情防控、生命救援、应急抢险等车辆外,所有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允许进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守好最后关口。
营造良好环境,“打造一片绿”。
在4个社区和336个行政村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小区和自然村成立工作小组,全方位负责区域内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健康教育等工作。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规范,按频次、分时段对住宅小区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消杀,对生活垃圾、医疗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清运,结合城乡环境卫生大排查、大整治、大清理活动,彻底消除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写乱画等现象,营造卫生环保、绿色整洁的城乡人居环境。
主动为民服务,“办好一件事”。
各小区、农村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协调开通生活用品网络采购绿色通道,网格员及志愿者按区域不接触义务配送13200余次,切实保障城乡群众生活所需。对500余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产妇和残疾人上门核酸采样,体现人文关怀,确保全员核酸检测不漏户不漏人。
凝聚各方力量,“干群一条心”。
张贴宣传海报60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500余条,广泛宣传防疫政策,宣讲防疫知识,引导群众不恐慌、不聚集、不信谣、不传谣。充分发挥楼栋长、单元长和中心户长作用,动员群众自觉接受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与党员干部携手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对重点人群落实“户盯户、人盯人”措施,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营造良好氛围,“温馨一家人”。
充分发挥村(居)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及时排查化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维护和谐稳定。通过制定“文明公约”、评选“和谐家庭”、开展义务健康服务咨询等手段,引导群众形成团结互助、邻里友爱,“顾小家、为大家”的意识,坚定信心,携起手来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攻坚战。
打造疫防样板,“引领一座城”。
聚焦全面创建目标,选择组织强、基础好、群众参与度高的3个小区和10个自然村,先行开展示范创建,不断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落细措施、提升服务,建成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样板小区(自然村),树标杆、做表率,由点及面、示范带动,推动全县高质量创建无疫小区(自然村),努力构建“无疫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