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陇南在行动
疫情防控不松懈,复工复产不误时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在严格落实各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分类指导和服务保障全力以赴引导企业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切实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一
在武都区汉王镇朱塄坎村,随处可见油橄榄果采收场景,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景象。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开春后,我还要多流转几亩地,再种植一些油橄榄树,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在祥宇生态产业园交果现场,望着电子秤所显示的数据,36岁的武都区汉王镇包家坝村村民贾早云笑着说。
“以前村里人都种小麦、橘子,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现在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橄榄树,收入逐年增加。今年,我们家40亩油橄榄树全部挂果,预计收入25万元左右。”同样在交售橄榄果的文县舍书乡沟口村村民贾鹏说。近年来,武都区以“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51.6万亩油橄榄果订单产业,惠及22个乡镇21万多人,种植户人均可增收2200元。现如今,油橄榄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在祥宇生态产业园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都佩戴口罩,在设备操控台前忙碌;库房外,一辆辆卡车正等着接收新鲜的橄榄果……
据悉,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祥宇生态产业园除了测体温、查看行程卡等常规防控措施外,对于运送原料的车辆,采取车辆不进厂、司机不下车的方式进行阻隔,保障厂区生产正常进行。园区工作人员者燕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公司一边从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边抓紧抢收橄榄果,开榨橄榄油,并通过直播把橄榄油销售到全国各地。
二
11月8日,甘肃省15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11月8日,甘肃省15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省卫健委公布“甘肃方剂”,明确在本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深度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目前,全省确诊病例全部使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为100%,而在公布的“甘肃方剂”2个有效药方中黄芪、半夏作为主药位列其中,陇南作为黄芪的主产区,在武都、宕昌、西和、礼县等地分布广泛,尤以宕昌、武都所产黄芪品质最佳。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共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点60个,示范面积6.7万亩,带动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50.6万亩;建成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116亩,良种繁育基地8190亩,种苗生产基地22150亩。眼下正进入武都区中药材采挖收获时节。日前,记者在武都区马营镇碌坝村看到中药材种植户贾玉科正趁着天气晴好,和家人一起采挖自家的中药材。
“今年中药材长势好,而且对疫情防控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价格也不错,比种农作物收益好得多。”贾玉科介绍,这批药材在经过加工晾晒后,将被发往四川、福建等地。近年来,武都区按照“社企联建、基地示范、订单产销”的发展思路,立足全区产业布局和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推动全区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武都区已累计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20.5万亩,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180家,中药材总产值达6000万元。
“自从我在网上得知黄芪是抗疫‘甘肃方剂’主药后,我们便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抓紧时间安排复工复产。”武都区马营镇碌坝村中药材种植户陈文全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疫情期间,武都区还大力提倡网络直播卖货,在不接触的同时,借助网络平台“云吆喝”,通过线上推广、直播带货等方式,依托“云”资源带火本土农特产品销售,既带动了乡村、农户、商户、企业发展,也带“活”了乡村经济。 三
“理川镇的土鸡肉质特别好!”
“何家堡的蔬菜就是新鲜!”“南阳镇的土猪肉很可口,已经炖上排骨啦!”……
在宕昌县各个居民小区微信群里,住户们第一时间收到了宕昌同城配送的食物,一时间,微信群里满屏的感谢。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宕昌县积极启动县域“内循环”模式,全县各个乡镇积极发力,各类农产品持续“出村进城”。在宕昌县某超市的配送点,配送员郭高芳正拉着一车打包好的生活物资在居民小区给群众进行配送,“我们从早上8点开始送,送到晚上11点结束,一天送300单左右。”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共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点60个,示范面积6.7万亩,带动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50.6万亩;建成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116亩,良种繁育基地8190亩,种苗生产基地22150亩。眼下正进入武都区中药材采挖收获时节。日前,记者在武都区马营镇碌坝村看到中药材种植户贾玉科正趁着天气晴好,和家人一起采挖自家的中药材。
记者在陇南电商同城配送平台了解到,现阶段,我市各类防疫物资储备充足,生活物资供需平衡,物价总体平稳,全力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下一步,我市将继续采用“内循环+电商”模式,既保障防疫期间居家物资所需,又能解决本地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确保疫情防控和保障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END
(记者/张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