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新鲜的白菜、青椒,美味的牛肉、羊肉,还有鸡蛋、木耳等源源不断从各乡镇运往县城,已经等候的各定点商超按照订单快速分拣配货,配送小哥来了又走,匆忙穿梭于大街小巷,力争第一时间把东西送到居家的群众手中。
云上下单、线下送达。
面对疫情,宕昌县充分发挥电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衣领子”作用,积极启动县域“内循环”机制,通过“种植户+商超+平台端+配送端+消费端”模式,实现“农超无缝对接”和“供需配精准对接”,形成了当地农产品“畅销、价稳、保供”的内循环良态运转局面。
“既保障了群众居家物资所需,又解决了本地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还稳定了疫情期间的市场物价,一举多得。”宕昌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县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组长何玉柏说道。
农产品“出村进城”,物资供应有保障
“南阳镇上付村3500斤辣椒,明天上午进城直接送同城配送”“好梯乡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有鸡蛋80件,每件12盘”“理川有2000只土鸡”“庞家的洋芋也早点送达”“南阳1000斤猪肉已运送至同城配送中心”……
这段时间以来,由县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成员、全县25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12+7”保供企业负责人以及各乡镇联合社和村办合作社负责人组成的“疫情防控农产品内循环保供”微信群里,总是格外“热闹”。
各乡镇、合作社精准摸清货源后,第一时间将库存、价格、图片等信息发到群里;各保供企业主动对接,积极建立当地采购供应链,让产品快速进入电商平台或商超,随时等待下单;配送企业做好产品到户的运送;县商务局等保障组成员则积极协调,解决对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次有效的对接,就是一种或几种农产品从种养户直接走向居家群众手中的过程。
抗击疫情,生活物资务必要保障。
自10月21日宕昌县实施疫情防控管制措施以来,生活物资保障组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立足全县物资保供工作实际,按照“抗疫情、保民生,政府引、同城配、稳价格、拉内需”要求,依托“宕昌模式”,协调各个乡镇组织村办合作社积极发力,官亭镇村办合作社的散养鸡、何家堡村办合作的香菇、南阳镇村办合作社的土猪肉和辣椒、好梯村办合作社的土鸡蛋、八力镇联合社牛羊肉等各类农产品持续“出村进城”,及时补充到城区蔬菜保供体系中。
“我县在脱贫攻坚中建立了300多个合作社,许多都是种植和养殖合作社。根据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安排,由县商务局牵头,对全县各类生活基本物资进行城乡之间、乡镇之间统一调配,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确保全县生活物资的充足。”县商务局局长祁东升介绍说。
“截至目前,理川镇2.1万斤洋芋、6000斤白菜以及1000斤青椒、1000斤菜籽油等已送到了城区居民的餐桌上。”理川镇党委书记王小珊赞道。
农产品“出村进城”,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城区群众“买难”问题,也解决了村民们农产品“卖难”问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县域“内循环”模式启动以来,宕昌县各乡镇向县城输送蔬菜9.72万斤、肉类1.9万斤、食用菌8607斤,其他农特产品1.47万斤,共计14.04万斤,总金额53.28万元。
“12+7”助力,居家下单“有地方”
走进人民社区真善美超市,随处可见员工忙碌的身影,接单、配单、打单、配送……工作紧张却有条不紊。
真善美超市是此轮疫情中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保供企业之一。疫情发生以来,超市线上订单量激增,每天的接单量都高达四五百单。
“我们建立了60多个社区电商交流群,及时完善升级了‘真善美’线上平台,专门安排了4名员工整理接单,接单和配送的范围覆盖全城。” 真善美超市总经理张定忠说道。
这些订单中就包含着从各乡镇对接来的新鲜蔬菜、鸡蛋、肉等农产品。“各乡镇的货品很受欢迎,经常是一上架就被居民抢购下单。” 张定忠说,目前真善美超市已与部分乡镇先后建立了供鸡、供蘑菇、供大白菜等供需关系。
“我们对于对接的农特产品原价进原价出,绝不让合作社和农户吃亏,同时让利于居家抗疫的群众,为疫情保供出一份力。”
不止真善美超市一家。
疫情发生以来,宕昌县围绕“12+7”保供模式,第一时间召集真善美超市、五洲超市、三联超市等12家商贸企业,和陇南电商宕昌同城配送、美团、点呗、橙心优选等7家同城配送企业,担负起疫情期间社会基本生活物资保障供应的责任。
同时,将城区划分为四个片区,由指定保供企业按区域点对点配送。并紧急新增了“宕昌优选”“五洲购物超市”“三联购物超市”等线上平台,增加配送力量,采取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助力宕昌居民安心抗疫。
其中,五洲超市、真善美超市以及三联超市“线上超市”于11月1日正式启动运行,由银联商务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区域内居民只需扫描识别二维码即可进入“线上超市”APP选购下单生活物资。
五洲超市负责人林祥平表示:“‘线上超市’的启动运行,省去了人工接单、下单等环节,缩短了配货时间,满足了顾客便捷购物的需求,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有效促进传统零售企业向‘新零售’模式转型发展。”
“12+7”助力,线上线下有保障。截至11月10日,保供企业累计实现接单12.51万余单,销售517余万元,服务群众7万余人。
三方联动,群众所需“有速度”
从各个乡镇到商超,再到居民手中,每一步都井然有序,每一节都环环相扣。而配送就是整个保供链条的最后一环。
“抓紧时间分拣,这是居家隔离的生活必需品,一定要称够斤数,不能马虎,好了就赶快装车配送!”从疫情发生的当天起,宕昌电商同城配送中心负责人余耀就每天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督促分拣,严格消杀,确保质量,在余耀的指挥下,每天成百上千的订单都按时从配送中心送达各小区居民手中。“我们的配送范围是全部城区,从一开始到现在共计配送了8400余单,服务群众3.36万人。”余耀说道。
为了让居家群众下的订单能安全又及时地送达,宕昌县采取同城配送“2个1”举措,每单1小时内送达,解决好最后100米配送难问题,探索出“同城配送员+快递配送员+志愿者”三方联动模式,由同城配送人员和快递配送员将物资无接触配送到社区网格员工作地点,然后由网格员派送到居民家中,解决最后配送100米配送难问题,全程无现金交易、无接触,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对于学校、医院、隔离小区等特殊区域,则实行重点直接采购保供。
“半个小时前刚下的单,这会就送到了”“南阳镇的土猪肉很可口,已经炖上排骨了”“何家堡的蔬菜就是新鲜”……
在宕昌县各个居民小区,住户们第一时间收到了宕昌同城配送的各种产品,一时间,微信群里满屏的感谢。
“疫情期间,同城配送对我们这些居家的人来说,真的是既方便又安全便捷。而且收到需要的生活物品后,心里面也踏实了。”居家抗疫的柳翠孝感激道。
为保障疫情期间物资供给顺利快速有序进行,宕昌县还采取超常规举措,为物资保障组配送人员、配送车辆提供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参与保供企业人数达400余人,保供配送车辆100余辆,统一发放通行牌87块,保供人员统一配发出入证300多个,并为外调车辆开具通行证明。
同时,对全县煤气、煤炭、成品油、日用百货等物资进行协调调运,确保了民生商品绿色通道安全畅通。
抗击疫情,保民生就是保胜利。
为了更好地保证全县群众的“菜篮子”、压实“米袋子”,宕昌县还加强监管,县疫情防控物资保供组每天晚上不定时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当天物资供给及价格走向,确定第二天的物资采购清单等。
同时,就疫情期间蔬菜保供稳价等问题,与蔬菜批发市场的保供经营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商讨,通过“小板凳”座谈会,为宕昌抗疫保供稳价发力,牵动“大民生”。
生活有保障,民心得安稳。
当前,宕昌各类防疫物资储备充足,生活物资供需平衡,物价总体平稳。接下来,宕昌县将继续坚持县域“内循环”模式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解决和改进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为疫情防控下全县稳产保供出“实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新招”。(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韩县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