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凝心聚力谋发展,担当实干勇争先。在11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陇南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肖庆康在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以“重大项目带动工程”为引领,为武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
放眼阶州大地,处处大道开阔,项目串珠成链。“城市双修”、医养结合医院提升改造、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滨江步道和湿地公园建设……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武都区确立了“项目为先”的发展导向,全区上下形成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实干氛围。
为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武都区不断健全完善项目建设推动机制,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干部的高位推动、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高效推进。
在项目谋划方面,武都区精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市相关产业政策,用足用活政策,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生态治理、节能环保、重大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和民生等方面精心谋划项目,确立了打造联结甘陕川三省、贯通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国知名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西部地区极具魅力的生态康养中心,陕甘川结合部极具活力的商贸物流中心的“一枢纽两基地两中心”发展思路和城市定位。
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社会事业、市政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不断满足群众的民生需求,是武都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谋划项目时,既考虑经济增长速度,又考虑可持续发展。通过精准招商,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主动放弃高能耗、高污染、低效能项目。
作为西部地区的农业县区,武都区围绕优势农业产业做足群众增收、产业链升级文章。在11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陇南市武都区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陇南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肖庆康在工作报告中对农业发展作出了精准谋划:“围绕‘3+6’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做强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长效性主导产业,做优畜牧、蔬菜、茶叶、中蜂、核桃、辣椒等区域性优势产业。”
近年来,武都区不断扶植壮大油橄榄、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源动力。武都区将大力推进“3+6”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形成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武都区作为中国油橄榄之乡、中国花椒之都、红芪之乡,三大优势产业将为农业发展留足“家底”,为产业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更是“推进器”。加快建设青陇现代农业示范园、吉石坝商贸物流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三大园区”,是报告中重点提出的发展构想。
武都区地处陕甘川交界地、长江经济带上游,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利用优势集中力量、聚合要素突破工业发展瓶颈,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商贸物流、高新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了武都区破解工业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
坚持把“三大园区”作为扩大开放的主窗口、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抢抓“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聚焦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青岛市、金华市等区域,积极引进一批技术雄厚、管理先进、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才能发挥引进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的规模效益,实现武都区“强链补链”、资源要素聚合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武都区将牢牢把握“一枢纽两基地两中心”的发展定位,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幸福新武都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