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26日电 (通讯员 孟涛涛)近日,中国共产党陇南市武都区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提出:实施社会民生提升工程,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十三五”期间,武都聚焦教育之根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各项工作亮点纷呈。高标准建成武都实验中学,拉动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城关中学整体搬迁到原武都二中。新成立滨江小学、城关小学,分设江北小学,城区新增小学学位近7000个,极大地解决了上学难、大班额问题。通过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质量提升计划,优化整合小规模学校,促进其同城镇优质学校协调发展,形成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新机制。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武都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全区普通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再一次体现了区委、区政府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的决心。
未来五年,武都区将实施教育强区计划,大力发展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实用性的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扶持发展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改造提升一批中小学校,增加城区学位供给,让武都的学生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教师地位待遇。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需求,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让每个家庭都有稳定就业收入
储备就业岗位,输送务工人员,提供保障服务。去年以来,武都区通过与青岛、广东等劳务基地对接,掌握用工需求,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组织宣传组织小分队11个,开展线上“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23次,直接服务农村劳动力8000人。通过补贴交通运费,开通“点对点直通大巴”保障运输。去年5月,向浙江、青岛等地发送47辆直通车,输送务工人员1002人。去年,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帮助扶持武都区“扶贫车间”22家,新增就地吸纳武都区建档立卡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449人,在武都区开展劳务技能培训1000人。
未来五年,武都区将坚持就业优先,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培育工程,提高工资性收入,提升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更加紧密的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作机制
近年来,武都区强本固基,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同时也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报销在结算时一次性并网核算,即“一站式”即时结算,既减轻患者费用负担,又确保报销结算的精准性、便捷性。
为改善医疗条件,切实解决好老年人的健康养老事宜,武都区在两水新区新建了医养结合医院,将按照医疗+养老护理的模式和二级甲等医院的建设标准和科室设置标准,将医疗院区建设完善,开展正常的医疗业务。以微医数字流动医院为服务载体,“互联网+健康扶贫”基本医疗保障项目是东西部扶贫协作青岛对口支援武都的重要举措,既方便了基层卫生院医生外出诊治与疑难杂症会诊,也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
未来五年,武都区将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滚动实施民生工程、办理民生实事。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加快建设“健康武都”。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精品文艺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健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