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冬日的暖阳里,康县的大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康北、康中核桃、花椒地里,技术人员和乡亲们一道修枝打岔、抛盘涂白;康南的老乡们正在“盘”天麻,剪茶枝……
康县,是镶嵌在中国秦巴山区、甘肃南部大山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是中国南北方过渡的核心地带,南北气候交融,各类文化碰撞,风光秀丽,物产丰饶。“绿色”是康县最清澈的底色,“美丽”是康县最具活力的背景。
多年来,康县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目标,深入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立足县情实际,依托生态优势,整合资金资源,坚持苦干实干,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彰显县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康县模式”。全县350个行政村已全部建成美丽乡村,与此同时,康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完善基础、提升功能、增加内涵、文旅融合的思路,着力打造整县不要门票的全域旅游大景区,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4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和7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陇南市八县一区里4A级景区最多的县。多年持之以恒的“美丽”拓展建设,催生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及提质增效,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干部队伍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更让康县以特有的“康县模式”,探索走出了偏远贫困山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康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强有力地吹响了“绿色崛起”冲锋号,新一届康县县委将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康县建设成生态康养的绿色“高地”和人民群众幸福安居的秀美家园。
一条主线定“航向” 两篇文章书辉煌
全县绿色是康县最亮的底色,美丽生态是康县最大的品牌。
过去五年,康县顶住发展基础弱、经济总量偏小等很多客观存在的压力,立足生态优势,做足美丽文章,凝心聚力,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历史性地甩掉了绝对贫困帽子,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独创了“康县模式”。
发展是硬道理,更是实现“美丽富民”的关键。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条主线,就是抓住了康县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中,也就是为康县未来五年的发展确立了“航向”,点亮了“灯塔”。
站在新起点上,康县县委书记张书怀说,“我们康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处于重大战略政策叠加期、生态红利释放加速期、绿色崛起关键期,只要以民为本,抓住主线,必将大有可为,必将在新征程上再创更大新辉煌。”
康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推动生态、产业、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升资源,提升产业,提升服务,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赢,努力把康县建成中国康养示范县。
“我们县在抓牢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机遇的同时,积极完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提升‘康县蓝’的品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坚持节水优先,系统治理,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化‘一江十四河’沿江岸线生态修复,加快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提升,持续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巩固提升优良水体保护成果。”康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满红说,“我们还要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积极推动碳汇等生态资源指标、产权交易。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引导,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据了解,这些年来,康县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著名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和“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美丽乡村旅游名县”等多项“国字号”荣誉,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国务院表彰激励,等等。这些都是立足“生态立县”所获得的显著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康县巧打善打“生态牌”,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和全域都是美丽乡村的特有条件,全面培育发展壮大全域旅游,使得乡亲们吃上了“绿色饭”。
据了解,未来五年,康县将要积极推进“大健康+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坚持点线面结合,聘请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设计团队对康阳路、康略路、康望路等旅游线路的景点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建设百里山水画廊,把旅游景点、美丽乡村串联成线,优化康北历史文化游、康中田园风光游、康南民俗风情游精品线路。在龙王山、光光山、东岳山、对对山、白云山、牛头山、馍馍山以及窑坪河、大堡河、燕子河、店子河等流域实施森林康养、温泉康养、避暑康养、运动康养、激情漂流、农事体验、田园观光项目,促进传统业态和新业态融合。
“今后几年,我们要在已有的农家乐、农家客栈、民宿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百村千桌万床’工程,鼓励群众参与建设度假酒店、旅居民宿。还要以‘康养旅居·最康县’为品牌扩大对外推介营销,加强与陕西、四川等省景区在旅游客源推送、线路联动等方面合作。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涛说,“我们还要实施‘送客入村’奖补项目,实行精品线路上架销售,吸引更多游客来康旅居康养,使康县既有信步徜徉的‘景观游览’,又有休养游憩的‘短期度’,更有慢享疗养的‘康养旅居’。”
康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康县聚焦“绿色食品、养生医药、康体运动、户外旅居”等消费热点,加快健康产业链布局,用康养带动提升产业能级。推动农旅融合。大力推进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延链补链,打造更多地理标志产品,推动“康味”由地方特色农产品向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转变。积极参加各类节会推荐农特产品,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该县长坝镇、阳坝镇、王坝镇等地建设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打造区域农产品集散地。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依托,挖掘提升康县美食小吃、特色菜肴、传统宴席,让康县“鸟语花香饭更香”,用特色美食带动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康县还要加快提升绿色工业层级,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发展定位相融合的工业体系。实施“旅游后备箱”升级工程,大力推进药食同源健康食品、养生保健品制造加工。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创新创业团队,支持企业技改升级。
与此同时,康县积极创办旅游康养基地,创新开发旅游康养小镇,开发建设旅游康养产业示范引领项目,引导拓展旅游康养新业态,培育升级旅游康养品牌产品,包装打造旅游康养特色商品,发展壮大旅游康养企业,不断完善体系、提升能力、融合互动,做强以康养旅游为牵引的现代服务业。积极争取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康养产业协会等国家健康机构的支持,深化与青岛市李沧区、中建集团等各方面的合作,建设一批连接东西的康养产业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以“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为平台,办好国际会展节会,抓好康养旅游推介,打好“国际牌”,唱响“国际歌”。
紧盯三大目标创建示范县 三提升三美丽释放“绿色红利”
走进康县,四季皆景。景中之景的美丽乡村,是康县美丽底色。350个美丽乡村,如350幅秀美画卷徐徐展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优美的诗境,都在康县。
“我们县始终坚持‘青瓦白墙斜屋顶,家洁院净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田园’的建设理念,无论是新村建设,还是民宿打造,都不搞大拆大建,做到就地取材,注重资源节约,依山就势,因坡布局,顺水造景,努力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效果。”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宇星说,“我们坚持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 不挪石,非常注重对古村、古街、古楼、古坊和古树名木的保护,既要尽可能的保持原有村庄风貌,还要大力发掘体现传统优秀民俗文化和点缀现代时尚元素;废弃的砖瓦、木头、磨盘、碾子、瓶子、轮胎、农具、水缸坛罐等材料,康县人民经过艺术组合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从而让每个美丽乡村更有内涵、更有温度、更有生机,充分体现‘俗、古、土、野、洋’的独特风韵,让自然美、人文美、视角美、文明美相得益彰,相互融汇。”
近年来,康县上下下足了绣花功夫,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终将“一村一品、各美其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体验到乡愁”的理想期愿变为美好现实。
“今后五年,我们紧盯县委提出的‘123335’总体要求,聚焦全县主责主业,认真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促进共同富裕;聚焦有效衔接,加快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聚焦生态美丽,高质量梯次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为建成中国西部乡村建设样板县贡献力量。”康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江涛说。
康县在中国最美县域、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等“老字号”的基础上,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和“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的标准,系统全面推进各项建设,着力打造让康县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精美城镇。
“未来五年,我们县依托自然山水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优化城市空间和建筑布局,把城区当景区、把节点当景点来建设,塑造城市时代特色风貌。用好国家‘两新一重’等政策机遇,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高标准推进重点区块开发,商业街区实行畅路亮橱改造。按景区标准提升白云山森林公园品味。加强城中村、老旧小区、城郊结合部的改造建设。增强城区供水、供暖、供气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整体改造提升城镇背街小巷。完善文体、停车、公厕等配套设施,强化城市康养旅游服务功能。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陈宇星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未来五年,康县还要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发展短板、民生短板和服务短板,促进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保障政策,稳步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积极打造培育一批产业强镇,促进精美县城、秀美小镇、大美乡村协调发展,让城乡更加美丽、更显魅力、更具活力,发挥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
突出为民“本色”,着眼推动发展。在全域美丽的基础上,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走进康县白杨镇竹园村,随处可见食用菌大棚、鱼池,漂亮的楼房一栋紧挨一栋,一个拐弯处的墙壁上贴满了笑脸,灿烂的笑容向世人“秀”着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一个村,有了产业,就有了血液,有了活力。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竹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各种特色产业,先后成立魔芋种植、土蜂养殖、中药材种植和大鲵水产养殖等专业合作社14个,综合实施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旅游扶贫,通过土地林地流转,发展土蜂养殖1500箱,魔芋种植100多亩,香菇种植大棚22座,袋料香菇73000余袋,种植贯叶连翘、乌药、天麻、茯苓等各种中药材210亩;发展大鲵仿生态规模化养殖大户6户,分散养殖农户11户,培育苗木银杏15亩,壮大了全村产业规模,形成了多种经营的良好态势,为全村长远稳定脱贫夯实了产业基础。同时,按照远抓产业,近抓劳务的思路, 组织劳务技能培训、科技培训120人,确保群众持续增收奔小康。
“今后五年,我们村将主要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资源优势,在原有种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进群众增收以天麻、食用菌种植、冷水鱼、中蜂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利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良好发展带动模式,同时积极发挥好村内就业帮扶车间作用,培养人才、留下人才,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带动一方发展,为实现村内共同富裕目标努力奋斗。”康县白杨镇竹园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军信心满满地说。
康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统筹推进“七大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减环节、压时限、提效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康县五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侠说,“要想让游客在品茶时,对我们阳坝茶念念不忘,就必须坚持提质增效,厚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康县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坚持创新驱动,激活动能转换新引擎,以打造乡村茶园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坚持富民强村,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推动康县茶产业多元化发展。”
截至目前,康县累计发展茶园5.97万亩,实现产值0.71多亿元,建成2个万亩茶叶基地镇、10个千亩茶叶专业村,创建1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培育27余家市场主体,包含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成功申报一个以茶为主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忆往昔辉煌岁月,看未来奋勇前行。康县不仅在茶产业上大有可为,而且在乡村旅游,花椒、天麻、木耳、香菇等多元特色产业发展上更是蓄势待发。
“未来五年,我们镇要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立足镇情实际,建设富有阳坝特色、宜居宜游的精致乡村。并要乘势而上,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上破难题、谱新篇。加大对天麻、茶叶等老牌特色富民产业的扶持力度,延伸生产线、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效能,同时积极探索太平鸡、中蜂养殖、食用菌种植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同时,我们还要立足阳坝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百村千桌万床’工程,建设集休闲、康养为一体的旅游大景区,拓宽旅游发展业态,不断提升旅游发展品质,为镇域经济发展打造新的支撑点。”康县阳坝镇党委书记雍维艺说。
康县迷坝乡党委书记冉小龙说,“按照县委提出的‘绿色崛起’美好蓝图,今后五年,我们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制定了‘南菌北粮’产业发展策略,并在‘社会和谐稳定、项目投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民生保障投入、美化人居环境’等方面下力气、做文章,着力把迷坝乡打造成农村社会治理的示范乡,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环境优美的旅游区。”
“我们镇主动对焦县党代会确立的“123335”总体思路和具体重点任务,立足自身,找准定位,进一步突出党建引领,夯基础、补短板、强优势,紧盯乡村振兴这一中心目标任务,围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提质增效主攻方向,奋力抓好古村落保护开发、生态旅游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民生实事和乡村治理六件大事,高质量发展豆坝,大幅度提升乡亲们的幸福指数。”康县豆坝镇党委书记黄世说。
“未来五年,我们镇要加大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完美融合。把符合镇情实际的‘两油一红一麻’产业发展思路落到实处,在叶湾、贯上村重点发展油葵种植和油菜种植,在沈湾、李坝村重点发展高粱种植,在平架、中庄、乱石山、鹞湾等村重点发展花椒种植,促使全镇产业多元化发展,巩固提升农户经营性收入。”康县望关镇镇长李耀文说。
产业大踏步发展的同时,文化发展势在必行。康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加快推进各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讲好康县故事、传播康县声音、展现康县精彩。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改造升级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强北茶马古道等文化遗产保护,推出一批彰显时代精神、体现康县特色的文艺文化作品,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绿色”“康养”“美丽”等这些关键词,真正体现了“加快绿色崛起,实现美丽富民”的“康县目标”。张书怀在康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旅游康养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人民生活健康幸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着力升级美丽乡村、加强生态保护、延伸产业链条、引导产业融合,建设宜居城镇、塑造良好环境,以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
五个保障挺在前 全力以赴推动“绿色崛起”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康县把强化政治引领、解放思想、汇聚合力、锻造能力、正风肃纪“五个保障”挺在前,奋勇阔步前行在绿色崛起的康庄大道上。
“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建成中国西部乡村建设样板县、建设中国康养示范县”是康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大目标”,其中的“绿色崛起”是关键。要想实现真正的“美丽富民”,党是关键、人是关键。
康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和话语权。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分层分类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选强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报告提出,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影响行动。康县要主动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决摒弃惯性思维、坚决消除老套观念、坚决摆脱守成心态,不按部就班、不四平八稳、不故步自封,勇于直面挑战、敢于较真碰硬。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事业追求,强化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意识,用新理念谋划工作,用新思维破解难题,用新办法推动落实,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康县发展的每一步都能出色、出彩。
“我们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牢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大力培养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选拔工作。用好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落实落细老干部政策制度,重大决策充分征求老干部意见,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留住现有人才,培养本土人才,引进紧缺人才,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康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晶说。
报告提出,康县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支持纪委监委履行监督责任,持续深化政治巡察,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党内监督、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从严查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问题,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我们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新定位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民政协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推动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搭建履职平台,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统筹抓好党校、党史研究、机构编制、档案管理、机要保密、机关事务等工作。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改革创新发展,汇聚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强大力量。”康县县委书记张书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