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康劲 通讯员 马海涛“我们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更要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做好防汛减灾。”在甘肃陇南市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安置区,村民孟文成对“五一”期间来访的干部说道。
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既是“秦陇锁钥,巴蜀咽喉”的甘肃南大门,又因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交接区域的特殊地理条件,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易发多发。连日来,陇南市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防汛抗灾,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五一”期间,全市上下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防汛抗灾不懈怠、安全生产不大意、维护稳定不动摇,确保人民群众平安祥和。
随着“五一”小长假期间社会面人员流动不断增加,陇南市紧盯“两站一场”和交通卡口等重点部位,紧盯中高风险区来陇返陇等重点人群,紧扣“提前报”“落地查”“落地采”“落地控”等重点环节,严格执行专班接送、闭环管理等规定,进一步严格值班值守,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综合保障,科学精准、分级分类落实防控措施,切实筑牢“外防输入”的铜墙铁壁。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关键环节,陇南市进一步抓细抓实社区防控工作,广泛凝聚基层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严格落实管控措施,精准推送疫情信息,耐心细致宣讲政策,精心提供温馨服务,引导群众履行好个人防护责任,织密织牢同心抗疫的基层网格化人民防线。
陇南市树牢防大汛、抗大灾意识,统筹各方资源,强化部门协调联动,不断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陇南市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部门信息容纳到一个名为“系统指挥平台”上,发布综合监测信息,建立了应急管理、水利、国土、环保、农牧、建设、气象等15个建立应急联动、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预警发布机制,实现天气雷达和9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47个国家级天气观测站、352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每5分钟实时资料共享),自动气象站100%乡镇全覆盖,暴雨预警信号平均提前3小时发布。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国土、水务、气象、水文等部门1000多个各类灾害自动监测点和2.5万应急人员资源,并将市、县、乡、村四级相关负责人员和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可接受名单,打通数据壁垒,。
同时,陇南市政府组织三个督查组,对各县区和市减灾委成员单位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重点对防汛抗旱、地震灾害防范、森林草原防灭火、救援物资储备、救援力量建设、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应急值班值守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落实落细各项防灾减灾措施,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