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央媒看陇南】在甘肃,拥抱壮美山川璀璨文明(节选)

来源:光明日报

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美景如画。酒泉市委宣传部供图

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剧照。刘海栋摄/光明图片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群众载歌载舞庆丰收。王将摄/光明图片

游客在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参观游览。王将摄/光明图片

 

  “绵延的黄土高原,广袤的草原,茫茫的戈壁,洁白的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面,整个地理形势宛如一柄玉如意。”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赞叹陇原大地。

  无论是苍凉肃穆的玉门关、神秘古老的敦煌壁画,还是悠扬清脆的大漠驼铃、色彩斑斓的丹霞奇观,甘肃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成了无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甘肃绿色崛起十大生态产业的首位产业来培育,通过深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当前,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旅游业逐渐恢复,文旅深度融合,品牌效应凸显,新消费业态涌现,甘肃省文化旅游业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

  除了苍凉肃穆的荒漠戈壁、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甘肃同样拥有生态优美的休闲度假之所。

  走进陇南市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小桥流水、白墙青瓦映入眼帘,错落有致的民居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组成一幅可人的乡村画卷。

  村民杨永强正在他的农家客栈里忙碌。“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村子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来村里旅游度假的人多了起来,现在我们一年的收入很可观。”杨永强说。

  康县已成为甘肃乡村旅游发展的范例。由于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康县气候宜人、植被茂密,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古时西北茶马古道的重要支线,这里还有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康县通过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将红色文化、茶马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非遗节庆、民俗饮食、休闲采摘、康养旅游、田园观光等,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度假休闲。

  “近几年,我们推出了康中田园观光游、康北历史文化游、康南生态风情游三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美丽乡村串点成线,打造了生态农庄体验、特色农业观光、景区休闲养生等多个乡村旅游品牌。”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沈小煊告诉记者。

  “乡村旅游是引领文旅复苏的‘排头兵’,是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甘肃省文旅厅厅长陈卫中表示,乡村旅游释放了生态红利,也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当前,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已成为“热门”打卡地。

  陈卫中介绍,甘肃省近期推出的“陇上乡遇”品牌,整合了民俗、非遗、美食等夏季乡村旅游中具有特色优势的资源和产品,策划观光游、生态游、文化游等15条乡村旅游夏季精品线路,促进了文旅消费的稳步回升。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路上,文化旅游业也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2019年12月,甘肃开通的“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将分布在“三区三州”铁路沿线的丰富旅游资源串联在一起,既给游客带来更快捷舒适的旅游体验,又推动了“三区三州”旅游扶贫向纵深发展。

  “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大环线沿线的临夏、甘南等地都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甘肃撕掉了贫困的标签,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一派新面貌,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他们同样发展的是文化旅游产业。”陈卫中指出。

  新华指数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1.31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90.33亿元,分别恢复至疫情前的103.20%和114.80%,显著高于国内旅游的整体恢复比例,甘肃省乡村旅游已然进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引领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浏览数181 点赞数0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