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疫”见日春正忙
甘肃康县坚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纪实
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牛新建
本报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冯丽蓉
3月6日,阳光明媚,在甘肃陇南康县周家镇李山村,王永国一家人正在正热火朝天地备沙备料、平整地基,准备硬化庭院、修建卫生厕所。新房旁的一棵樱桃树,花开得正旺……
“要抓紧春耕生产了。”正在驾驶微耕机的的金树荣说,“樱桃花开了,这是春天来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康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按下复工复产“启动键”,一时间,复工复产的“春意”在康城氤氲。
美丽乡村建设不停歇
“不能因为疫情的原因,把建设家园抛在脑后。”李山村支部书记张慧霞说道,“今年镇上把我们村列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2月10日上午,康县周家坝镇李山村召开村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我同意”,“我也同意!”村民代表们纷纷表示。
连日来,李山村家家户户紧锣密鼓地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前期准备。“我们村今年要建设美丽乡村,我一定要把自己家建设好,不能给全村拖后腿。”正在备沙的李山村村民王春元干劲十足。
王春元家不远处,村民吴刚正在用三轮车把剩余的砖头拉走,女主人则在清理洗手盆上的污渍,“现在政策好,修厕所有补贴,以后上厕所、洗澡都方便多了,干净整洁,还没有异味。”对新修的厕所,吴刚的妻子很满意。
我们看到吴刚新修的厕所,和城市里的厕所没啥两样。
“只有村子里鲜花拥道,绿树成荫,家风文明,民风淳朴,老百姓的院子里干净整洁,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才会真正幸福。”张慧霞说。
据悉,周家坝镇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中,推进农村村容村貌、厕所、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以来,李山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李山村只是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各乡镇都抢抓群众因防疫在家的有利时机,统筹兼顾,整体联动,标高奋进,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特色产业培育势头旺
“我在这里务工有四个多月了,加上去年年底的分红,我已经挣了一万多块钱了。以前出去打工,离家远,开销大,能带回家的也没几个钱,现在好了,家门口打工,既照顾了孩子还挣到了钱。”在周家坝镇阴湾村的香菇大棚里,刘彩霞一边采摘香菇一边乐呵呵地说道,“每天来到大棚老板都会提醒我们测量体温、戴口罩,这让我们非常放心。”
“去年生猪价格好,我挣了好几十万。”提起去年的收入,康县诚欣来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龙难掩喜悦,“去年非洲猪瘟让我很担心,但是镇上还派专业人员来给我培训防疫知识,帮助我们落实防疫措施,这让我很感动。”
对于未来,王龙说,他已经把养殖场周边的土地流转过来了,他想多栽些果树,把农家肥有效利用起来,春天赏花,秋天摘果。王龙还说,他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他要让村里的人入股,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谈起养蜂,康县原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许炳良说:“我从小就有个养蜂梦,一年四季,蜜蜂成了我们村民的“好朋友”,所以养蜂既是我的工作又是生活。我们家乡到处都是绿水青山,植被良好,很适合养蜂,发展养蜂将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产业。”
近年来,康县坚持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核桃、花椒、食用菌、中药材、茶叶、中蜂、生态鸡等特色种养殖产业,让群众都能走上“致富路”。
春耕生产正当时
“你要的地膜送到村口了,过来取吧。”周家坝镇农技员雍鑫给试种高产玉米的农户逐个打电话。
“春耕生产要靠农资保障。”雍鑫说,“尤其是疫情期间,有的群众不愿外出,为了保障春耕,我们镇上积极与农资商家联系对接,调运春耕物资。”
在周家坝镇李坪村,十几个群众正播种着花椒。“只靠种植小麦、玉米、洋芋等传统作物,老百姓啥时候都富不起来,必须先行先试,通过种植油菜、花椒等经济作物,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结构,把产业搞起来,让大家伙儿一块儿致富。”李坪村驻村干部王忠
“目前,小麦正返青,要抓住天气回暖的有利时机,在防控好疫情的同时,及时开展田间管理。”周家坝镇豆坪村的豆林辉说。
近日,康县的田间地头,人们正在覆膜、松土、施肥、栽植……鉴于疫情防控,他们之间没有了往日劳作闲暇时的寒暄,各自忙碌。
三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康县下活了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先手棋,满盘向好,气象万千。
监制:石鼓 责编:杨丽君 编辑:马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