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
近日,甘肃宕昌县木耳乡奤治村文化广场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名务工人员戴着口罩,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在金昌市教育局干部、木耳乡奤治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广平及县劳务办人员的护送下,乘坐免费面包车赴金昌市永昌县怡泉新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业。
劳务收入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中占比超三分之一,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2019年底,宕昌县剩余未脱贫人口0.72万人、未退出贫困村35个。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连日来,宕昌县因地制宜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若干优惠政策措施,“立体”宣传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组织县内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送岗位下村招聘活动,破解企业用工压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与劳务输出"齐步走"。
网络招聘 让外出务工者减轻求职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宕昌县人社部门24小时随时调度、随时待命,对接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状况,开通农民工返岗复工对接服务平台,加强输入输出两地人社部门对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官方媒体大力开展劳务输转宣传和劳务网络培训工作,开展了“春风行动暨市南区宕昌县就业扶贫”网络招聘活动,对返岗、新招农民工较为集中地区,协调开展专人专车送人到岗,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送,帮助返岗农民工“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厂门”。到目前已举办三期线上招聘会,共计推荐企业26家(其中青岛23家),提供工种62个,用工需求达2677个。自网络招聘工作开展以来,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咨询人数达2300多人次,通过网络招聘报名540人。至3月5日,已向青岛两次组织输转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8人。
线上线下双培训让农民工提升就业技能
宕昌县打破传统培训模式,采取线上理论学习和线下居家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培训能,利用“战疫情、稳就业”开展进企业活动的有利时机,向企业宣传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立足实际,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实现稳定用工、快速复产。该县人社局在1月上旬安排了6家具备资格中标入围的培训机构,利用10天时间在25乡镇的148个村举办了以钢筋工、砌筑工、电焊工、中式烹饪等工种为主的技能培训班56期,共培训农村有意愿和需求的劳动力3993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368人)。疫情期间,为了继续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基础,在1月上旬集中开展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安排相关培训机构制作线上技能培训教材,向各乡镇推送钢筋工、砌筑工、电焊工三个工种的培训内容,指导乡镇组织动员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在家学习并参与培训,学好技能基础,为疫情过后外出务工做好准备。截至3月上旬共计线上培训524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04人),其中电焊工152人,钢筋工317人,砌筑工55人。真正使贫困村农民实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用能即用,切实提高了脱贫致富能力。
东西协作绿色通道让农民工开心安全上岗就业
“服务太贴心喽,让我们安全到外面打工,安排专车接我们哦!”体温测量、消毒、健康登记……来自木耳乡的务工人员高兴地说。3月5日,宕昌县31名务工人员在陇南飞机场免费坐上了前往青岛务工专机,宕昌与青岛市开通绿色通道,对返岗青岛的务工人员实行“点对点、一站式”抵达服务。
宕昌县建立省际间“点对点”劳务对接合作机制,强化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组建了宕昌县富昌劳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动对接青岛、浙江、江苏等地用人单位,引导全县农民工有序返岗复工;并通过组织各乡镇排查摸底、对接劳务基地、了解各地劳务市场用工情况,特别是与东西部劳务协作部门的对接;制定了“点对点”一站式输送劳务工返岗复工方案,积极引导县内农民工有序返岗复工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已组织输转6批342人,其中输转青岛市3批1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9人),输转浙江嘉兴1批2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8人),输转金昌市1批1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输转江苏南通1批2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人)。在输转过程中,县人事局、劳务办共组织劳务大巴集中输转了3批次82人;联系火车专厢2车次203人;联系飞机输转1次31人。县上解决交通补助31390元,为农民工返岗复工人员购买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用品共计近万元,同时发放防疫口罩400多个。
监制:杨余庆 责编:靳淑敏 编辑: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