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刘国庆 王斌)报道 眼下,走进甘肃陇南宕昌县阿坞镇西固村大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一根根、一片片、一簇簇大黄花开得正艳,花香随风飘来,弥漫在山间,沁人心脾。科技特派员到地头帮助药农们正在锄草,松土、施肥、防治病虫害。
夏季是中药材生长的旺季,也是病虫草害高发季节,若管理不当,不仅造成大幅度减产,而且有可能造成绝收。阿坞镇紧抓当前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松好拔节土、施好拔节肥、防治病虫害,田地里到处都是科技特派员手把手帮助药农们管理苗情的忙碌身影。
在阿坞镇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技人员正在给药材喷洒叶面肥。西固村药农高兴地说“今年,我们种药有了技术人员的指导,药材长势很好,肯定能丰收。”药农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头。
防疫情,抓生产,保丰收。连日来,阿坞镇抢抓农时,组织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察看中药材长势、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草害,对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黄芪铺膜等进行详细科学指导,为今年中药材丰产丰收提供科技服务。“大黄根茎肥大,不断向上生长,所以每次中除、追肥时,都应培土,以促进根茎生长。”在西固村大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农技站长许世峰正在向种植户耐心讲解田间管理技术。
近年来,阿坞镇党委、政府借助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优势,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标准化”等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示范带动、提高效益、促进增收”的原则,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在中药材适种区贫困村筹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坚持“边沟通、边完善、边提高”原则,走出一条村办合作社理事长为一级网格长、理事会成员为二级网格长、负责田间管理的种植承包户为三级网格长的田间种植管理方式,有效避免了合作社田间管理的“盲区”和“真空区”,真正实现田间管理全覆盖。
药材飘香富农家,产业扶贫保增收。受疫情影响,甘肃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特别是作为此次抗疫方剂主药的黄芪、党参、当归、板蓝根等价格上涨更显著。针对防疫情中药材产业形势看好的实际,阿坞镇积极践行“宕昌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努力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实现“扶生存”到“扶发展”的根本转变,增强广大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形成稳定脱贫、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药农户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快中药材产业结构升级,铺就了群众致富新天地。今年抗疫情春耕生产中,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了2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种植1550亩)。镇上通过全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和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实现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提升,形成产业链发展,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采取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订单收购和自己开办网店网络挂牌销售等模式,有效促进药材增产增效,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镇长邓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