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央媒看陇南】甘肃陇南:贫困发生率由53%降至1.56%确保高质量脱贫

来源:大公网


农业产业(陇南图片)

6月9日,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陇南召开,陇南市6个县区脱贫摘帽,156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下降至3.69万,贫困发生率由53%下降到1.56%,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7734元,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特困片区18个市州第一。

花椒丰收(陇南图片)

陇南市是甘肃乃至全国脱贫任务和脱贫难度都最重的地区,但贫困面巨大甘肃陇南市即将和全省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他们的成功主要靠的什么?当地回答:持之以恒答好“基础题”确保硬件达标、答好“综合题”确保收入过线、答好“加分题”确保环境改善、答好“面试题”确保群众认可。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特困片区18个市州第一

据了解,陇南2011年底贫困人口有130多万,在秦巴山特困片区18个市中位列第一,贫困发生率53%、位列甘肃全省14个市州第一,9县区全部为国列贫困县、贫困县占比全国第一。处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陇南,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陇南把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帮扶难度最大的地区,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攻坚。在实施高标准脱贫任务的过程中,精准发力,采取“过筛子”方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3+1”清零行动,全面解决“三保障”问题。近年,更持续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扎实推进农村村组道路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强化兜底保障,用好东西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力量,着力提升脱贫质量。疫情期间,全市因势利导上线同城配送平台64家,促进形成卖全国、卖跨境的“外循环”和自产自销“内循环”互补发展。通过“外出务工、本地项目工地务工、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务工、劳务奖补”五措并举,确保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不减。目前,全市创建扶贫车间343家,吸纳富余劳动力近万人,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万多个,“长短产业齐抓、农业保险、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四管齐下,确保经营性收入不减。持续推进脱贫产业,花椒、核桃、苹果、油橄榄“四棵摇钱树”,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茶叶“四个特别特”,养鸡、养蜂、养猪、养牛“四个特色养”,“麻辣香甜”特色品牌,“兜底保障、防贫保险、社会救助”三重保险,坚决守住脱贫底线。

 

美丽乡村(陇南图片)

搬迁新居(陇南图片)

“高质量脱贫确保交出好答卷”

陇南市委市政府要员以“绝不把一个破烂的乡村带到实现小康的时刻。”的坚定信心,开展“拆危治乱”攻坚行动,使村里屋外变得整洁干净。至目前,全市共拆除危房旧房42万余间,拆除残垣断壁700多公里,复垦土地1万多亩,9县区基本实现“清零”目标,涌现出康县花桥、文县铁楼、武都裕河、徽县稻坪等一大批名声远扬的美丽乡村。陇南之美,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各级干部以“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姿态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懈努力,践行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考量。重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补齐“精神短板”,坚持脱贫攻坚,人民至上,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各项工作确保群众认可,终于使曾经以为遥远的目标竟在眼前、前人擘画的美好蓝图亲手实现。

幸福少年(陇南图片)

扶贫车间(陇南图片)

市委书记孙雪涛表态:“今年还要实现3个县摘帽、142个村退出、3.69万人脱贫、7.3万人防止返贫致贫攻坚任务。我们将紧紧围绕高质量脱贫,扎实推进挂牌督战,聚精会神答好每一道考题,确保在这场终极大考中交出好答卷。”

浏览数165 点赞数0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