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在中国的秦巴山区、甘肃南部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地方——南北气候在这里交融,孕育出灵山秀水、幽谷茂林、飞瀑流泉、茶园竹林的旖旎风光;各类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留下了红色革命历史、茶马古道遗存、氐羌遗风等深厚历史底蕴。这里就是康宁之地,陇南康县。
秦岭之南的康县,一张蓝图绘到底,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把全县作为一个全域旅游大景区来规划,统筹布局,综合施策,建设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大景区,做精做美乡村旅游大文章,有效激活了各类发展要素,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
在央视近日播出《大美中国・甘肃康县》节目中,芭蕉大道、燕河湾、千年古树、田园综合体、长坝花桥等景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来领略美丽的康县风光。
镜头一:芭蕉大道
说起芭蕉这种植物,人们往往联想到广东、三亚等热带地区。然而,在甘肃康县白杨镇桂花庄内,也有这样一条芭蕉大道,硕大的树叶掩映间,漫步小道上,仿佛有在海岛度假的感觉。原来,由于康县境内生态资源丰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2.2万到2.6万之间,Pm2.5值在16微克以内,林草覆盖率高达90%以上,森林覆盖率70%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优良,这才使得芭蕉这种热带植物便在这里安了家。
镜头二:旧物利用
旧石、旧瓦、旧缸,行走在在康县350个乡村,随处可见利用旧物品装点乡村的景致。康县把“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理念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使这种质朴与简单、精致与典雅并存的小景观成为了康县美丽乡村的点睛之笔,让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镜头三:王坝镇何家庄田园综合体
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小木屋、农家小院,有休闲书吧、手工作坊,还有写生基地、农产品展示中心……这个宝藏地,就是集乡村文化与文艺元素于一身的王坝镇何家庄田园综合体。该项目设计占地1081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让何家庄村民富起来的同时,生活水平和质量也节节攀升。
镜头四:花桥
在白望公路沿线,有一座如诗如画、精致温柔的花桥村。这里没有西北的荒凉与空旷,有的只是旖旎的风光、可口的美食、舒适的民宿、迷人的夜晚和铺满彩色的灯光。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先后荣获“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如今,多彩的康县,风情线串珠成链,乡村游处处美景。一个不要门票的全域乡村旅游大景区已逐步形成。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村、一镇都见证着康县用山水文章、巨椽之笔打破发展的贫困枷锁,浴火重生、脱胎换骨的历程,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书写出了无愧历史、不负初心、群众幸福的满意答卷。康县,秦岭之南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柴如瑾 通讯员 杜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