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公网

图:山背村、罗湾村集中安置点(右);山背村、罗湾村的老旧房屋(下)/大公报记者刘俊海摄
昔日的山背村偏僻荒凉,穷得叮噹响的现实使得村裏的很多年轻人走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去新疆包地种棉花是大多数村民的选择。山背村的豆俊学是最早的一批,也是在他带动下村裏人纷纷外出打工。
“95年我和妻子两人在新疆帮老闆管理140亩棉花地,每亩40元,一年便能赚5600元(人民币,下同)。”回忆起之前外出打工的日子,豆俊学说那和村裏的日子真是天壤之别。“每年9月棉花成熟后摘棉花的劳务收入,每公斤7毛钱,一天100公斤,忙碌2个月能赚到4000多元。一年下来,我们夫妻两人能收入近一万元。”
2017年底,村裏易地搬迁到新居,看到村裏的变化,在外漂泊多年的豆俊学想回到家乡,留在村裏,为村民做点事。作为致富带头人,村民选举他当了村支书,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也开始纷纷回村发展。“现在留在村裏不比出去挣的少,而且不用东跑西颠、流离失所。”豆俊学说,现在生活好了,不再为生计发愁,每天帮助村民解决一些问题,看到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充实且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