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今年以来,两河镇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为指引,积极在群众增收、乡村环境面貌提升上做文章、求突破,把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与助农增收相结合,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路边经济、林下林边经济等“绿色”经济,利用房前屋后、路边林边等闲置空地种植果蔬、中药材等作物,既美了乡村又富了村民。
走在后营村干净整洁的公路上,路旁的向日葵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的花盘迎风摇曳,耀眼夺目,放眼望去,仿佛一幅诗情画意的田园风情画,美不胜收。“今年我们村在开展绿化美化时,购置了60多斤向日葵种子,在村内7公里的道路旁全部种上向日葵,目前看来长势很好,很多路过的游客都忍不住停下来拍照。这些向日葵成熟采摘出售后,所买的钱将全部注入村级集体经济,这真的是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正带领群众管护向日葵的后营村党支部副书记孙仁美说。
无独有偶,在丁山村环村路旁,所栽植的枇杷、车厘子也长势良好。自春季开展绿化美化以来,全镇各村按照“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要求,在村域内闲散空地、道路两旁绿化带内种植了各具特色的绿化树种,这些树种无一例外都是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前景的树种。
在中营村委会前的大棚里,村民蔡明明正在查看金耳长势。这些金耳,正是在镇村两级干部鼓励引导发展的“庭院经济”。今年以来,中营村积极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因地制宜,依托房前屋后闲置地和拆违拆危后复垦地,种植蔬菜、魔芋等经济作物,真正让庭院“方寸之地”成为群众“致富园”。
“自从村里发展起了庭院经济,过去杂草丛生、坑洼不平的农家小院,如今变成了果菜飘香、绿色满园的生态家园,实现了村民们足不出户,能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有一些收入。”中营村支部书记孙青贵说。
两河镇还积极探索发展林边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空间,发展淫羊藿种植、土鸡养殖等附加值高的特色农特产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全面提升农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农业优质化、立体化和品牌化。
两河镇依托庭院、路边、林下等“小微地带”,做足生态文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路边经济、林边林下经济,持续在群众增收、环境提升上下功夫,让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康县两河镇人民政府 雷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