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健康
健康
扫码进入
专题 部署落实 办事
办事
扫码进入
数据
数据
扫码进入
文旅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扫码进入
报纸 广播 视频

【央媒看陇南】甘肃康县太石乡:念好产业发展经 走好乡村振兴路

来源:中国网

人勤春来早。近日,记者走进康县太石乡河口村,看到一座座大棚整齐地排列在田间,机器的轰鸣声、群众的欢笑声交相辉映,一派忙碌的春日生产景象。

“在刷盘土时刷子要用力,放种子要保证一穴一颗,不少放也不能多放,这样才能长出壮实的辣椒苗。”康县太石乡田园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对成,正在提醒社员育苗的注意事项。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该合作社辣椒育苗已进入关键时期,合作社的社员们有的刷土、有的下种、有的在大棚里除草、浇水,他们相互配合,忙而有序。 

康县太石乡田园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育苗

“今年我们合作社准备培育辣椒苗700万株,四月份起苗后,我们打算种些蔬菜,让合作社务工的社员长期有活干,能多挣点钱,也壮大了合作社的种植经营规模。”康县田园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对成说。

据了解,该合作社注册于2021年4月份,成立之后流转当地闲置土地30亩,修建大棚46座,大棚修建之初主要用于辣椒种植。今年年初,合作社通过竞争拿下康县600万株辣椒育苗订单,订单完成后利用大棚种植蔬菜,确保了大棚全年正常运行,也降低了合作社运营成本。通过一年多的发展,该合作社用工需求的增加也解决了当地留守老人和妇女的就业问题。今年47岁的河口村群众张秋花平时在家务农、做点小生意,空闲时间就到该合作社打零工,一个月下来她能多增加1800元左右的收入。

康县太石乡田园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对大棚内辣椒苗进行浇水管理

张秋花只是太石乡田园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增收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合作社2021订单辣椒产量达15吨,蔬菜产量达7吨,累计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200余人次,仅工资收入这一项为当地群众创收达6万余元。今年辣椒育苗阶段每天用工20余人次,育苗工期大概持续20天,仅工资性支出4.3万元。合作社成立至今,受益群众达24户105人,通过土地流转、效益分红也为群众带来了收益,呈现出 “老板富、老乡笑”的良好局面。

产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乡村振兴的质量。太石乡的产业不仅仅停留在河口村,距河口村10公里处何家湾村,当地群众王社利通过流转土地、产业扶持政策建起蔬菜大棚17座,进行辣椒育苗,大棚旁也是该村的水果种植园。而高半山的董湾村则建起了140亩的花椒种植,后续该村还将利用整治好的撂荒地大力发展花椒和高粱产业。

康县太石乡何家湾村群众王社利与乡干部交流育苗知识

“今年以来,我们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蔬菜产业,争取把太石乡建成康县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同时结合各村实际和群众发展意愿,通过扩大现有水果园、中药材基地、养殖场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逐步在全乡范围形成多元化、规模化产业格局,真正实现产业稳步推进、群众幸福增收。”康县太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辉说。

康县太石乡田园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田间管理

康县太石乡田园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

近年来,太石乡紧紧围绕 “三农”工作重点,坚持“县布局、乡推进、村发力”,积极探索建立“村党组织(能人大户)+合作社+农户+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合作社30家,其中种植合作社13家,养殖合作社16家,农机合作社1家,全乡呈现出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一片欣欣向荣景象,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了不竭动力。(任志伟、刘保金、苏张霞)

浏览数215 点赞数13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 ×
打开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陇南融媒小程序
回顶部
友情链接
陇南融媒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20-2021 by lnews.ichezo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16003896号-2